震旦同參少,長安雅聚難。因君道眼別,令我酒懷寬。
匡坐藤蒲靜,幽談水月寒。好將瞿氏說,留付子庸看。
飲顏質卿齋頭限韻賦同潘去華 其二。明代。袁宗道。 震旦同參少,長安雅聚難。因君道眼別,令我酒懷寬。匡坐藤蒲靜,幽談水月寒。好將瞿氏說,留付子庸看。
(1560—1600)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歷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為白蘇齋。為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袁宗道。 (1560—1600)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歷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為白蘇齋。為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題大姚山圖三首 其二。宋代。米友仁。 老年尚喜管城子,更愛好山江上青。武林秋高曉欲雨,正若此畫云冥冥。
江夜懷陶丈季壽。清代。李宗瀚。 滄洲歲將盡,久與親愛別。晚霞帆際沈,晨鷗棹邊發。勞人耽曠放,物外意多說。返景明寒漪,塵容寫清絕。掩篷悄獨吟,窗影動江月。冷氣逼襟袖,耿耿抱冰雪。因念庵中人,端居警徂節。
曾氏八詠為子棨侍講賦 其三 龍潭出云。明代。胡儼。 百頃澄潭細吐云,碧沙流水不生塵。若為喚起龍行雨,散作千巖萬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