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華陽嶺,紫霄籠三辰。瓊巖朗璧室,玉潤灑靈津。
丹谷挺樛樹,季穎奮暉薪。融飆沖天籟,逸響互相因。
鸞鳳翔回儀,虬龍灑飛鱗。中有沖漠士,耽道玩妙均。
高尚凝玄寂,萬物息自賓。棲峙游方外,超世絕風塵。
翹想晞眇蹤,矯步尋若人。詠嘯舍之去,榮麗何足珍。
濯志八解淵,遼朗豁冥神。研幾通長妙,遺覺忽忘身。
居士成有黨,顧盻非疇親。借問守常徒,何以知反真。
又答張君祖詩。魏晉。康僧淵。 遙望華陽嶺,紫霄籠三辰。瓊巖朗璧室,玉潤灑靈津。丹谷挺樛樹,季穎奮暉薪。融飆沖天籟,逸響互相因。鸞鳳翔回儀,虬龍灑飛鱗。中有沖漠士,耽道玩妙均。高尚凝玄寂,萬物息自賓。棲峙游方外,超世絕風塵。翹想晞眇蹤,矯步尋若人。詠嘯舍之去,榮麗何足珍。濯志八解淵,遼朗豁冥神。研幾通長妙,遺覺忽忘身。居士成有黨,顧盻非疇親。借問守常徒,何以知反真。
康僧淵,《詩紀》一百七作庾僧淵。本西域人,生于長安。貌雖梵人語實中國,容止詳正志業弘深。誦放光道行二波若,即大小品也。 ...
康僧淵。 康僧淵,《詩紀》一百七作庾僧淵。本西域人,生于長安。貌雖梵人語實中國,容止詳正志業弘深。誦放光道行二波若,即大小品也。
燭影搖紅 簾。明代。楊基。 花影重重,亂紋匝地無人卷。有誰惆悵立黃昏,疏映宮妝淺。只有楊花得見。解匆匆、尋芳覓便。多情長在,暮雨回廊,夜香庭院。曾記揚州,紅樓十里東風軟。腰肢半露玉娉婷,猶恨蓬山遠。閑悶如今怎遣。看草色、青青似剪。且教高揭,放數點春,一雙新燕。
客中遇雪不勝家山之思催晦庵寫詩及書。宋代。趙蕃。 旅枕驟疑風徹屋,曉窗還見雪填渠。梅花未放臘前蕊,雁足渾無別后書。故意誰其哀范叔,倦游身自困相如。贈言故愈綈袍賜,載路何須駟馬車。
寄張達道先生。宋代。曹勛。 永懷凝神公,履正群仙夸。流目厭塵土,軒冕卑泥沙。羽蓋承倒景,飆輪泛晨霞。前旌絡霄隊,駐節王母家。真童發清謠,云表翔哀笳。樓居映朝日,服采明珠華。萬春等朝菌,歡事詎可涯。瑤席未終醼,零落蟠桃花。想同董奉君,更尋上漢槎。
嬴惠庵十景詩為鄧元宇將軍賦 其四 石竇泉香。明代。王弘誨。 季子坡翁懷古間,松楸石竇水潺湲。源源本本鐘情處,家在泉南第幾山。
古詩十四首 其二。元代。張昱。 漢詩十九首,不復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致。篇章何在多,自足傳于世。所嗟黃初后,作者莫與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