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堂摧懿文死,應(yīng)立燕王為太子。以長以賢事皆順,孱孫亦得免刀幾。
乃留弱干制強枝,召亂本由洪武起。臨濠奮跡開草昧,豪杰才兼圣賢理。
目不知書性有書,每就儒生講經(jīng)史。《檀弓》開卷重立孫,《春秋》特筆譏逆祀。
千年成說牢不破,此語燕閑久入耳。遂將神器付太孫,分國諸王稟同軌。
豈知釁即起蕭墻,臂小何能使巨指。削藩方工黽錯策,構(gòu)兵遂蹈張方壘。
王師轉(zhuǎn)戰(zhàn)力不支,夜半翻成九江李。袞冕熸灰火滿天,縉紳赤族血流水。
可憐十丈金川門,慘過晉家蕩陰里。向使當初改建儲,叔正清官侄朱邸。
臨淄自能厚本支,臨駕豈遂干倫紀。何至一家骨肉殘,冢嗣翻成若敖鬼。
我來經(jīng)過吊陳跡,終覺高皇計失此。處常無事貴守經(jīng),銷患未形難據(jù)禮。
徒將誤國咎方黃,猶未窮源推禍始。
金川門。清代。趙翼。 大本堂摧懿文死,應(yīng)立燕王為太子。以長以賢事皆順,孱孫亦得免刀幾。乃留弱干制強枝,召亂本由洪武起。臨濠奮跡開草昧,豪杰才兼圣賢理。目不知書性有書,每就儒生講經(jīng)史。《檀弓》開卷重立孫,《春秋》特筆譏逆祀。千年成說牢不破,此語燕閑久入耳。遂將神器付太孫,分國諸王稟同軌。豈知釁即起蕭墻,臂小何能使巨指。削藩方工黽錯策,構(gòu)兵遂蹈張方壘。王師轉(zhuǎn)戰(zhàn)力不支,夜半翻成九江李。袞冕熸灰火滿天,縉紳赤族血流水。可憐十丈金川門,慘過晉家蕩陰里。向使當初改建儲,叔正清官侄朱邸。臨淄自能厚本支,臨駕豈遂干倫紀。何至一家骨肉殘,冢嗣翻成若敖鬼。我來經(jīng)過吊陳跡,終覺高皇計失此。處常無事貴守經(jīng),銷患未形難據(jù)禮。徒將誤國咎方黃,猶未窮源推禍始。
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于史學,考據(jù)精賅。論詩主“獨創(chuàng)”,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
趙翼。 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于史學,考據(jù)精賅。論詩主“獨創(chuàng)”,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李成寒林圖。元代。黃公望。 六法從來推顧陸,一生今始見營丘。腕中筋骨元來鐵,世上江山盡入眸。林影有風摧落葉,澗聲無雨咽清流。寒驢騷客吟成未,萬壑寒云為爾留。
頌古十七首。宋代。釋師觀。 唇上碧斑賓豹博,舌頭當?shù)牡鄱级 nl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古詩十四首 其二。元代。張昱。 漢詩十九首,不復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致。篇章何在多,自足傳于世。所嗟黃初后,作者莫與企。
呂居仁惠建昌紙被。宋代。劉子翚。 寒聲晚移林,殘臘無幾日。高人擁楮眠,臠卷意自適。素風含混沌,春煦回呼吸。余溫偶見分,來自芝蘭室。乍舒魄流輝,忽卷潮無跡。未能澡余心,愧此一衾白。嘗聞旴江藤,蒼崖走虬屈。斬之霜露秋,漚以滄浪色。粉身從澼絖,蛻骨齊麗密。乃知瑩然姿,故自慚陶出。治物猶貴精,治心豈宜逸。平生感交游,耳剽非無得。精神隨事分,內(nèi)省殊未力。寸陰捐已多,老矣將何及。自從得此衾,夢覺常惕惕。清如夷齊鄰,粹若淵騫覿。獨警發(fā)鏗鍧,邪思戢毫忽。勿謂絕知聞,虛闈百靈集。鼎鬴或存戒,韋弦亦規(guī)失。則知君子所,惠以勵蒙塞。
離維揚。宋代。宋伯仁。 不為鱸魚憶故鄉(xiāng),只緣心事近重陽。鬢絲添得三分白,空被黃花笑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