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雞籠下,十廟何蒼涼。周垣半傾覆,棟宇皆頹荒。
樹木已無有,寂寞馀山岡。功臣及卞劉,并作瓦礫場。
衛國有遺主,尚寓五顯堂。武惠僅一間,廟貌猶未亡。
蔣廟頗完具,欹側惟兩廊。帝王殿已撤,主在門中央。
或聞道路言,欲改祀三皇。真武并祠山,香火仍相當。
其南特煥然,漢末武安王。云是督府修,中絕以堵墻。
陪京板蕩馀,百司已更張。神人悉異名,不改都城隍。
朔望及雩祈,頓首誠恐惶。神奉太祖敕,得治諸東羌。
留此金字題,昭示同三光。上天厭支德,神祗顧馨香。
上追洪武中,遣祀明綸將。二百七十年,吉蠲存太常。
三靈俄乏主,一代淪彝章。圜丘尚無依,百神焉得康。
騎士處高廟,陵闕來牛羊。何時洗妖氛,逐去諸不祥。
無文秩新邑,人鬼咸迪嘗。復見十廟中,冠佩齊趨蹌。
此詩神聽之,終古其母忘。
十廟。清代。顧炎武。 我來雞籠下,十廟何蒼涼。周垣半傾覆,棟宇皆頹荒。樹木已無有,寂寞馀山岡。功臣及卞劉,并作瓦礫場。衛國有遺主,尚寓五顯堂。武惠僅一間,廟貌猶未亡。蔣廟頗完具,欹側惟兩廊。帝王殿已撤,主在門中央。或聞道路言,欲改祀三皇。真武并祠山,香火仍相當。其南特煥然,漢末武安王。云是督府修,中絕以堵墻。陪京板蕩馀,百司已更張。神人悉異名,不改都城隍。朔望及雩祈,頓首誠恐惶。神奉太祖敕,得治諸東羌。留此金字題,昭示同三光。上天厭支德,神祗顧馨香。上追洪武中,遣祀明綸將。二百七十年,吉蠲存太常。三靈俄乏主,一代淪彝章。圜丘尚無依,百神焉得康。騎士處高廟,陵闕來牛羊。何時洗妖氛,逐去諸不祥。無文秩新邑,人鬼咸迪嘗。復見十廟中,冠佩齊趨蹌。此詩神聽之,終古其母忘。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
顧炎武。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壬寅春正四日晉郡小憩道中古庵信筆書此 其一。清代。何士循。 平野麗晴暉,春風扇和淑。岡巒界晝明,山樹雜紅綠。遙聞村鼓喧,近視兒衣簇。新年幸無事,對之悅心目。籃輿此暫停,庵小堪容足。移幾置詩編,對佛脫官服。拭面瀹山茶,小坐忘塵俗。
題行篋內所攜米海岳各帖戲效漁洋論詩絕句。。梁成楠。 襄陽風景遜江南,天意存留米老庵。問月仙人知有意,如公翰墨許成三。
宇文子貞至驛為松江諸邑田糧事賦古詩二章增之。元代。孫華孫。 朝行谷水東,暮行谷水西。谷水日日流,驛舟日日來。驛舟來不已,波浪日日起。朝行谷水西,暮行谷水東。傍人指驛舟,舟中有春風。春風吹谷水,照見桃與李。
病起小齋即事。。郭諫臣。 不到名園久,春殘花事稀。林香還入坐,草色欲沾衣。喬木干青漢,層臺落翠微。平生耽勝賞,日暮竟忘歸。
游俠篇 其二。魏晉。張華。 秦人不窺兵。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