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濤水秋風驚。
樓中恒聞哀響曲,塘上復有辛苦行。不解何意悲秋氣,直置無秋悲自生。
不怨前階促織鳴,偏愁別路搗衣聲。別燕差池自有返,離蟬寂寞詎含情。
云聚懷情四望臺,月冷相思九重觀。欲題芍藥詩不成,來采芙蓉花已散。
金樽送曲韓娥起,玉柱調弦楚妃嘆。翠眉結恨不復開,寶鬢迎秋度前亂。
湘妃拭淚灑貞筠,筴藥浣衣何處人。步步香飛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
已言采桑期陌上,復能解佩就江濱。競入華堂要花枕,爭開羽帳奉華茵。
不惜獨眠前下釣,欲許便作后來薪。
后來瞑瞑同玉床,可憐顏色無比方。誰能巧笑特窺井,乍取新聲學繞梁。
宿處留嬌墮黃珥,鏡前含笑弄明珰。菤葹摘心心不盡,茱萸折葉葉更芳。
已聞能歌洞簫賦,詎是故愛邯鄲倡。
宛轉歌。南北朝。江總。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濤水秋風驚。樓中恒聞哀響曲,塘上復有辛苦行。不解何意悲秋氣,直置無秋悲自生。不怨前階促織鳴,偏愁別路搗衣聲。別燕差池自有返,離蟬寂寞詎含情。云聚懷情四望臺,月冷相思九重觀。欲題芍藥詩不成,來采芙蓉花已散。金樽送曲韓娥起,玉柱調弦楚妃嘆。翠眉結恨不復開,寶鬢迎秋度前亂。湘妃拭淚灑貞筠,筴藥浣衣何處人。步步香飛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已言采桑期陌上,復能解佩就江濱。競入華堂要花枕,爭開羽帳奉華茵。不惜獨眠前下釣,欲許便作后來薪。后來瞑瞑同玉床,可憐顏色無比方。誰能巧笑特窺井,乍取新聲學繞梁。宿處留嬌墮黃珥,鏡前含笑弄明珰。菤葹摘心心不盡,茱萸折葉葉更芳。已聞能歌洞簫賦,詎是故愛邯鄲倡。
江總(519~594)著名南朝陳大臣、文學家。字總持,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出身高門,幼聰敏,有文才。年十八,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所作詩篇深受梁武帝賞識,官至太常卿。張纘、王筠、劉之遴,乃一時高才學士,皆對江總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之亂后,避難會稽,流寓嶺南,至陳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書侍郎。陳后主時,官至尚書令,故世稱“江令”。任上“總當權宰,不持政務,但日與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國政日頹,綱紀不立”(《陳書·江總傳》)。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滅陳,江總入隋為上開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蘇揚州)。 ...
江總。 江總(519~594)著名南朝陳大臣、文學家。字總持,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出身高門,幼聰敏,有文才。年十八,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所作詩篇深受梁武帝賞識,官至太常卿。張纘、王筠、劉之遴,乃一時高才學士,皆對江總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之亂后,避難會稽,流寓嶺南,至陳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書侍郎。陳后主時,官至尚書令,故世稱“江令”。任上“總當權宰,不持政務,但日與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國政日頹,綱紀不立”(《陳書·江總傳》)。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滅陳,江總入隋為上開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蘇揚州)。
次韻文士穎留題李子充雙寂軒詩。。郭印。 默默幽軒祗自知,天人一理未容欺。檐光坐揖青山入,窗影閒看白日移。休道囂塵侵晏宅,由來表里堪黃陂。思惟泯處全真現,存得靈龜笑朵頤。
喜雨應吳太參二首 其二。明代。孫偉。 坐聽檐虛瀉沸濤,也知真宰養民膏。北窗夢覺增絺绤,南畝人歸罷桔槔。鄉賽入村喧社鼓,野塘生水受漁舠。雨師先及公田足,為報官家撫字勞。
鷓鴣天 佳人。兩漢。佚名。 全似丹青揾染成。更將何物斗輕盈。雪因舞態羞頻下,云為歌聲不忍行。螺髻小,鳳鞋輕。天邊斗柄又斜橫。水晶庭柱琉璃帳,客去同誰看月明。
晚飯太塘嶺緣隱庵。清代。曾尚增。 太塘嶺下好停車,小憩茅庵日已斜。藜莧嘗來偏有味,鷦鷯隨處可為家。夢中云樹迷千里,壁上煙嵐識九華。最喜僧雛能解事,殷勤頻獻奧香茶。
山居詩二十四首 其四。唐代。貫休。 萬境忘機是道華,碧芙蓉里日空斜。幽深有徑通仙窟,寂寞無人落異花。掣電浮云真好喻,如龍似鳳不須誇。君看江上英雄冢,只有松根與柏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