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居何處是,軒外一橫塘。座納薰風(fēng)細(xì),簾垂白日長。
面山如對畫,臨水坐流觴。更愛閑花木,欣欣得向陽。
南軒。唐代。戴叔倫。 野居何處是,軒外一橫塘。座納薰風(fēng)細(xì),簾垂白日長。面山如對畫,臨水坐流觴。更愛閑花木,欣欣得向陽。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shí)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diào),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lán)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
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shí)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diào),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lán)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沈公序亦愛亭二首 其一。宋代。孫覿。 吟牽東閣興,靜憩北窗眠。窟小中生月,文高迥入玄。回看甲乙第,已到巳辰邊。不見門生莠,歌鐘尚隱然。
江行雜感 其一。清代。王孫蔚。 才離越嶺又吳湄,寥落江湖憶故居。感憤千秋《鸚鵡賦》,雅騷一代《鷓鴣》詩。籬栽黃菊知今是,路入桃花自古疑。乘興莫停明月棹,輞川山色待王維。
答皇甫子循見寄。。歐大任。 雙魚消息五湖還,玄晏先生尚閉關(guān)。人候小車乘下澤,書成殘草寄名山。江南煙月參差際,淮浦風(fēng)云澒洞間。尺素懷君三百里,竹林何日一追攀。
與仲安別后奉寄。宋代。呂本中。 出門送君時(shí),一步再徘徊。雖云非遠(yuǎn)別,念與始謀乖。欲求連墻居,故作千里來。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溝回。我獨(dú)滯一方,后會(huì)良未諧。冬初風(fēng)浪息,蛟龍深蟄雷。其如中原盜,所至尚揚(yáng)埃。子行莫夷猶,恐致狼虎猜。胡人更遠(yuǎn)適,畏死投煙霾。皇天久助順,似不及吾儕。獨(dú)以智力免,寧有此理哉。因書寄苦語,亦以謝不才。新春好天色,指望妖氛開。即當(dāng)候歸艎,取酒尋尊罍。欣然得一笑,便足禳千災(zāi)。豫章百里遠(yuǎn),可以慰客懷。須君起我病,同上徐孺臺(tái)。
金壇王叟六十壽之。明代。王世貞。 同是緱山裔,況同花甲周。唯偏金壇隱,獨(dú)領(lǐng)瑤池秋。瑤池碧桃若雞卵,更有交梨大于盌。君如欲勒弇嶺名,共策踰輪追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