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歲童子,二十受戒。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口稱貧道,有錢放債。量決十下,牒出東界。
斷僧通狀。唐代。李翱。 上歲童子,二十受戒。君王不朝,父母不拜。口稱貧道,有錢放債。量決十下,牒出東界。
唐趙郡人,或作成紀人,字習之。涼武昭王之后。登進士第。始授校書郎,累轉國子博士、史館修撰。性剛急,議論無所避,常謂史官記事不實。執政雖重其學,而惡其激訐,故久不遷。后授考功員外郎,拜中書舍人。歷山南東道節度使。卒謚文。始從韓愈為文章,辭致渾厚,見推當時,有《李文公集》。 ...
李翱。 唐趙郡人,或作成紀人,字習之。涼武昭王之后。登進士第。始授校書郎,累轉國子博士、史館修撰。性剛急,議論無所避,常謂史官記事不實。執政雖重其學,而惡其激訐,故久不遷。后授考功員外郎,拜中書舍人。歷山南東道節度使。卒謚文。始從韓愈為文章,辭致渾厚,見推當時,有《李文公集》。
代吳兒作小至后九九詩八解 其一。宋代。張侃。 一九才過二九來,見人相喚袖難開。外頭天色時時轉,雪急因風緩緩回。
寄周令公。明代。王夫之。 湘波一尺阻東西,湘草湘煙入望迷。碧海相看消鏡雪,丹經何術煉銀泥。歸舟吳越迎歌扇,潭水滄浪廢杖藜。問訊綏山桃幾熟,飛花好寄五陵溪。
秋日。宋代。張耒。 隕葉鳥不顧,枯莖蟲莫吟。野荒田已獲,江暗夕多陰。夜語聞山雨,無眠聽楚砧。敝裘還補綻,披拂動歸心。
云溪雜詠。。郭印。 林園無俗物,滿目是瑯玕。非霧晝常晦,不見夏亦寒。流塵終日背,歸鳥一枝安。但看青青節,肯隨黃葉殘。
新秋雨霽宿王處士東郊。唐代。馬戴。 夕陽逢一雨,夜木洗清陰。露氣竹窗靜,秋光云月深。煎嘗靈藥味,話及故山心。得意兩不寐,微風生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