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吾無以歸奚以歸。
既身不足以任責(zé),畏首尾而心悲。
慕往昔之經(jīng)世,嗟吾力之莫追。
彼辭位而灌園,豈吾今之獨非。
雨冥冥而荷笠,榛莽莽廁褰衣。
我行野而視天,覺宇大而身微。
乃矜虻蚷,止驅(qū)息奔。
背隍筑室,面坂植門。
三綬從褫,圖書尚存。
忘瓠落之可憂,比浮海之為樽。
躒太初而游意,弊無極而雕顏。
反國蝸而自足,俯巢幕而亦安。
解予轡之沃濡兮,脫予牽之間關(guān)。
識鳥鳴而物華,陶陽氣以流觀。
悟息淵而消枝,亦墐戶而俱環(huán)。
惟文字之幼工,則雖老而桓桓。
歸去來兮,彼河濱之善游。
或往學(xué)而喪生,復(fù)里糧其安求。
善陶生之逹情,不與世兮同憂。
實迷途其已遠,懼斯人之莫疇。
或待兔守株,或遺劍刻舟。
雖成事之不說,聚悔踰于山丘。
庶西方之至言,聊反聞而逆流。
守一靜而為君,亦何往而不休。
已焉哉,一書一夜成四時。
子之嘆川逝不留,頹光不可使東之。
韓終王子喬,汗漫難與期。
俯寸田之荊棘,曷不旦耘而暮耔。
悲在堂之蟋蟀,慚不樂于唐詩。
悟死生之如夢,亙今古而無疑。
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宋代。晁補之。 歸去來兮,吾無以歸奚以歸。既身不足以任責(zé),畏首尾而心悲。慕往昔之經(jīng)世,嗟吾力之莫追。彼辭位而灌園,豈吾今之獨非。雨冥冥而荷笠,榛莽莽廁褰衣。我行野而視天,覺宇大而身微。乃矜虻蚷,止驅(qū)息奔。背隍筑室,面坂植門。三綬從褫,圖書尚存。忘瓠落之可憂,比浮海之為樽。躒太初而游意,弊無極而雕顏。反國蝸而自足,俯巢幕而亦安。解予轡之沃濡兮,脫予牽之間關(guān)。識鳥鳴而物華,陶陽氣以流觀。悟息淵而消枝,亦墐戶而俱環(huán)。惟文字之幼工,則雖老而桓桓。歸去來兮,彼河濱之善游。或往學(xué)而喪生,復(fù)里糧其安求。善陶生之逹情,不與世兮同憂。實迷途其已遠,懼斯人之莫疇。或待兔守株,或遺劍刻舟。雖成事之不說,聚悔踰于山丘。庶西方之至言,聊反聞而逆流。守一靜而為君,亦何往而不休。已焉哉,一書一夜成四時。子之嘆川逝不留,頹光不可使東之。韓終王子喬,汗漫難與期。俯寸田之荊棘,曷不旦耘而暮耔。悲在堂之蟋蟀,慚不樂于唐詩。悟死生之如夢,亙今古而無疑。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為“蘇門四學(xué)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fēng)格近柳宗元。詩學(xué)陶淵明。其詞格調(diào)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為“蘇門四學(xué)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fēng)格近柳宗元。詩學(xué)陶淵明。其詞格調(diào)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瞻六堂即事十首 其八。明代。羅萬杰。 閱物一雙醒眼,藏身數(shù)卷奇書。休言世事蕉鹿,輸與神仙蠹魚。
感寓 其十。明代。童軒。 丹山出異鳥,文采光陸離。高飛薄霄漢,虞網(wǎng)巧空施。昔當(dāng)有虞氏,此鳥曾來儀。一鳴恊韶樂,千載應(yīng)昌期。回觀百鳥群,喧啾竟何為。
茄藤社觀番戲二絕句 其一。清代。范咸。 連臂相看笑踏歌,陳詞道是感恩多。劇憐不似弓鞋影,一曲春風(fēng)奈若何。
首尾吟 其八十三。宋代。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恨月時。見說天長在甚處,照教人老待奚為。嬋娟東面才如鑒,屈曲西邊卻似眉。由此遂多悲與喜,堯夫非是愛吟詩。
虞美人 冬夜聽雨。清代。沈善寶。 打窗落葉聲蕭瑟。寒氣燈前逼。病來詩思已無聊。添得這般情景、助魂銷。霜鴻陣陣飛何急。豈有愁難說。一番疏雨一番風(fēng)。知否有人憔悴、小樓中。
淮安路教謝西溪己丑二月飲疊山于敬義堂有詩。元代。王奕。 收斂眉山草木英,心潛羲孔與時行。浣花杜老驚人句,采石虞公貫日誠。合上燕臺為上宰,暫勞楚泮領(lǐng)諸生。沉吟敬義堂中句,莫贖豪狂禰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