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少君古臞僊,銷盡新緣窘舊緣。
草字更無千載圣,談言自有一家天。
遠游輕世唯何甚,少貶求容否不然。
選壯坐狂俱齟齬,社樗元自可忘年。
再寄定國。宋代。晁補之。 河南少君古臞僊,銷盡新緣窘舊緣。草字更無千載圣,談言自有一家天。遠游輕世唯何甚,少貶求容否不然。選壯坐狂俱齟齬,社樗元自可忘年。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憶遠曲。清代。陸錫熊。 鯉魚風起江濤惡,昨夜郎船何處泊。武昌遙望天上頭,客夢況隔巴江秋。杜鵑不解催歸去,處處征帆送津樹。日落黃陵古廟煙,秋風那顧客衣穿。霜天手冷鹍弦歇,苦雁聲中墮寒月。紅顏寂寞寧自嗟,只念游子羈天涯,破屋孤鐙枕如水,也應似妾空閨里。
聽簡上人吹蘆管三首。唐代。張祜。 蜀國僧吹蘆一枝,隴西游客淚先垂。至今留得新聲在,卻為中原人不知。細蘆僧管夜沈沈,越鳥巴猿寄恨吟。吹到耳邊聲盡處,一條絲斷碧云心。月落江城樹繞鴉,一聲蘆管是天涯。分明西國人來說,赤佛堂西是漢家。
和子山春日雨中書事見寄。宋代。文同。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攜歌管游。鶯花有意欲惱亂,風雨何事相淹留。南園彩棚映綠樹,西湖畫舫臨清流。幾時云陰得斂霽,愿把一樽相獻酬。
蒲節過分春館感賦二首 其二。近現代。余菊庵。 昔同潦倒負清狂,一別卅年各自忙。今日相逢何限感,危機躲盡鬢盈霜。
中渡至西俄洛。清代。和瑛。 朝渡雅隆江,浮梁乃舟造。山谷為我廬,又入西南奧。深林蔽天日,人跡真罕到。凜冽刺毛骨,猬縮馬牛踔。小憩麻蓋中,有如出冰窖。誰知鏡海上,雪比琉璃曜。日華炫素彩,護眼青絲罩。卅里波浪工,白霓愁遠嶠。所欣陰曀合,絕頂快覽眺。四圍山臥平,萬疊云垂倒。仆從忙戒嚴,此間多劫盜。潛居黑帳房,長年無井灶。弓箭各在腰,刀劍時懸鞘。斯言咄可怪,我乃粲一笑。饑戶守荒山,荒山多虎豹。呼取來壩來,為我作向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