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擲良宵君謂何,清天流月鑒初磨。
莫辭病眼羞紅燭,且試春衫剪薄羅。
蓮艷參差明繡戶,舞腰輕瘦飐驚鼉。
少年微服天街闊,何處相逢解佩珂。
繁燈厭倦作閑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月影隨人深有意,車音爭陌去如流。
酒消鑿落寧論斗,魚照琉璃定幾頭。
過眼繁華真一夢,終宵寂寞未應愁。
燈火熏天處處同,暗游應避柏臺驄。
高情自放喧闐外,勝事偏多淡泊中。
平日交游徒夢想,留都歌吹憶年豐。
知君未有南來意,歸去相従光與鴻。
次韻王鞏上元見寄三首。宋代。蘇轍。 棄擲良宵君謂何,清天流月鑒初磨。莫辭病眼羞紅燭,且試春衫剪薄羅。蓮艷參差明繡戶,舞腰輕瘦飐驚鼉。少年微服天街闊,何處相逢解佩珂。繁燈厭倦作閑游,行到僧居院院留。月影隨人深有意,車音爭陌去如流。酒消鑿落寧論斗,魚照琉璃定幾頭。過眼繁華真一夢,終宵寂寞未應愁。燈火熏天處處同,暗游應避柏臺驄。高情自放喧闐外,勝事偏多淡泊中。平日交游徒夢想,留都歌吹憶年豐。知君未有南來意,歸去相従光與鴻。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
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懷來城逢四明呂二山人二首 其二。明代。楊巍。 南國亂不止,客心其柰秋。一身來萬里,避地獨登樓。燕樹著霜變,羊河抱郭流。明年與爾去,滄海老漁舟。
徐惟得沖漠齋又題八絕 其二 白云洞。明代。胡應麟。 石洞蒼茫閉水簾,碧窗云冷玉龍潛。不妨行雨邀巫峽,猶記為霖出傅巖。
送兄弟還都至長葛河上四首·雙禽。宋代。韓維。 雙雙河洲禽,文彩披丹質(zhì)。飛翔不離渚,鳴戲自終日。寒魚伏冰池,歲暮饑爾匹。不欲遠求林,投身避羅畢。
甲子請告絕句十二首中多綴以旨意亦葵藿之思 其一。明代。林熙春。 為賦初衣愧不才,寧云幾動見幾回。起家忠諫勞天語,一字千金換不來。
頌古四十五首。宋代。釋如珙。 塵中辨主問巖頭,心識如何曾得休。鼻孔眼睛都要見,銅沙鑼里滿盛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