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舊說王隱者,北斗今看韓退之。
不須覓句花照眼,行見調羹酸著枝。
司業口占絕句奇甚銓輒用韻和呈效吳體。宋代。胡銓。 南山舊說王隱者,北斗今看韓退之。不須覓句花照眼,行見調羹酸著枝。
胡銓(1102年—1180年),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薌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人。南宋愛國名臣、文學家,廬陵“五忠一節”之一,與李綱、趙鼎、李光并稱“南宋四名臣”。建炎二年(1128年),胡銓登進士第。初授撫州軍事判官,他招募鄉丁,助官軍捍御金軍。后除樞密院編修官。紹興八年(1138年),秦檜主和,胡銓抗疏力斥,乞斬秦檜與參政孫近、使臣王倫,聲振朝野。但遭除名,編管昭州,移謫吉陽軍。秦檜死后,內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復任奉議郎,知饒州。歷國史院編修官、兵部侍郎,晚年以資政殿學士致仕。淳熙七年(1180年),胡銓去世,追贈通議大夫,謚號“忠簡”。著有《澹庵集》等傳世。 ...
胡銓。 胡銓(1102年—1180年),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薌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人。南宋愛國名臣、文學家,廬陵“五忠一節”之一,與李綱、趙鼎、李光并稱“南宋四名臣”。建炎二年(1128年),胡銓登進士第。初授撫州軍事判官,他招募鄉丁,助官軍捍御金軍。后除樞密院編修官。紹興八年(1138年),秦檜主和,胡銓抗疏力斥,乞斬秦檜與參政孫近、使臣王倫,聲振朝野。但遭除名,編管昭州,移謫吉陽軍。秦檜死后,內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復任奉議郎,知饒州。歷國史院編修官、兵部侍郎,晚年以資政殿學士致仕。淳熙七年(1180年),胡銓去世,追贈通議大夫,謚號“忠簡”。著有《澹庵集》等傳世。
題梅寄友人。明代。楊士奇。 冰霜同是歲寒心,回首江南間闊深。尚有風流何遜在,水邊籬落待重尋。
賀廣東漕使黃郎中生朝。宋代。曾豐。 紫石仙翁骨道清,丹成往往步步輕。黃石仙翁道眼明,書成往往字字精。丹成書成俱是實,猶墮于偏非至道。二者兼之白石□,先生渠謂天草草。天皇案前黃老君,輟與人皇為老臣。老郎老君之后身,收拾乾坤平月春。春吾身外春吾民,四民無一不春者。與士為春頌風雅,書于白石其上苴。白石肉飛不尸假,弟功書在丹之下。
夜愁光陰易過學問不進記以絕句。明代。謝復。 炎天過卻復秋天,容易蹉跎又一年。終日客窗愁不撩,短檠隨意玩遺編。
和劉太守十州詩·煙嶼。宋代。陳瓘。 靄靄紛紛緣底事,故來波上罩晴沙。莫教散入滄溟去,卻恐能迷上漢槎。
舟子謠四章。清代。屈大均。 廣州大艨艟,使得兩頭風。輸一篷,贏一篷。后八字風,揚篷當中。前八字風,勾篷西東。上灘如天,鐵人紙船。人與石斗,十鉤一牽。船隨石轉,其軟如綿。江海無津,鐵船紙人。隨風所督,萬斛埃塵。其船堅重,鐵力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