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彼鄒氏女,其父嘗籍兵。
嫁作耕夫妻,婦道以勤稱。
厥夫惰農業(yè),居肆寄郊坰。
薪爨不時給,貯粟未滿瓶。
行年三十余,臉白兩鬢青。
誰家馬上郎,一見愿目成。
留連不忍去,斜紅掛日鉦。
攜籃夫偶出,次第陳私情。
示以篋中金,持贈固不輕。
正色叱走之,郎馬不及乘。
未幾老狂生,補被問宿程。
百計稍與語,酌酒欲同傾。
窗前理殘麻,不顧空丁寧。
復出綺香囊,藉以五花繒。
擎來通鄭重,雖受心不平。
收之置敝篋,生意正經營。
托言姑少待,反把柴門扃。
長聲呼四鄰,悲切不忍聽。
逡巡夫亦歸,系縛訴縣庭。
縣官頗嫉惡,慰遣壯其能。
無幾三嘆息,恨今無肉刑。
吾聞秋胡妻,死有不朽名。
又聞昔羅敷,語直理甚明。
人生各有偶,勿用行兼并,
奈何世混濁,強暴相侵陵。
鄒本微賤人,姆傅初不經。
何況抱貧苦,宋身屹長城。
后世跡其事,足媲古烈貞。
誰秉董狐筆,大書播余馨。
貞婦。宋代。李呂。 婉彼鄒氏女,其父嘗籍兵。嫁作耕夫妻,婦道以勤稱。厥夫惰農業(yè),居肆寄郊坰。薪爨不時給,貯粟未滿瓶。行年三十余,臉白兩鬢青。誰家馬上郎,一見愿目成。留連不忍去,斜紅掛日鉦。攜籃夫偶出,次第陳私情。示以篋中金,持贈固不輕。正色叱走之,郎馬不及乘。未幾老狂生,補被問宿程。百計稍與語,酌酒欲同傾。窗前理殘麻,不顧空丁寧。復出綺香囊,藉以五花繒。擎來通鄭重,雖受心不平。收之置敝篋,生意正經營。托言姑少待,反把柴門扃。長聲呼四鄰,悲切不忍聽。逡巡夫亦歸,系縛訴縣庭。縣官頗嫉惡,慰遣壯其能。無幾三嘆息,恨今無肉刑。吾聞秋胡妻,死有不朽名。又聞昔羅敷,語直理甚明。人生各有偶,勿用行兼并,奈何世混濁,強暴相侵陵。鄒本微賤人,姆傅初不經。何況抱貧苦,宋身屹長城。后世跡其事,足媲古烈貞。誰秉董狐筆,大書播余馨。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
李呂。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門前有垂楊。明代。沈周。 門前有垂楊,枝葉何靡靡。飄花欲及地,忽復因風起。搖蕩少婦心,天涯念游子。愁多肌肉消,不敢臨流水。
忍野八海詠懷。。熊盛元。 海底魚游樂未央,此身何啻在濠梁?遙聞尺八簫聲起,牽得鄉(xiāng)愁爾許長。
茄藤社觀番戲二絕句 其一。清代。范咸。 連臂相看笑踏歌,陳詞道是感恩多。劇憐不似弓鞋影,一曲春風奈若何。
歲暮書事十二首。宋代。張耒。 云土暮天迥,雁飛寒夜長。姮娥守狐月,青女恨連霜。不寐看銀燭,長吟送羽觴。山爐與石鼎,伴我老他鄉(xiāng)。
鷓鴣天 其十二。宋代。周紫芝。 彩鹢雙飛雪浪翻。楚歌聲轉綠楊灣。一川紅旆初銜日,兩岸朱樓不下簾。闌倚處,玉垂纖。白團扇底藕絲衫。未成密約回秋水,看得羞時隔畫檐。
又次韻答之十首 其九。。釋德洪。 我亦從來徹骨貧,誰知遍界不藏身。住山鈯斧勞收取,不是青源眾獸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