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咫尺阻同嬉,望斷音容天一涯。聞道城居最堪隱,想君為計未全癡。
和答陳子京 其二。金朝。段成己。 云山咫尺阻同嬉,望斷音容天一涯。聞道城居最堪隱,想君為計未全癡。
段克己弟。兩人同為(1230)。克己中舉,無意仕途,終日縱酒自娛。成己及第,授宜陽主簿。金亡,成己與兄避居龍門山(今山西河津黃河邊)。克己歿后,自龍門山徙居晉寧北郭,閉門讀書,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詔征為平陽府儒學提舉,堅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段成己。 段克己弟。兩人同為(1230)。克己中舉,無意仕途,終日縱酒自娛。成己及第,授宜陽主簿。金亡,成己與兄避居龍門山(今山西河津黃河邊)。克己歿后,自龍門山徙居晉寧北郭,閉門讀書,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詔征為平陽府儒學提舉,堅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寓京二首。宋代。俞桂。 車馬滔滔厭軟紅,湖邊秋意屬西風。木犀初放荷花老,買個船兒學釣翁。
偈頌六十五首。宋代。釋普濟。 白鶴五通賢圣,瞥喜瞥嗔無定。聞名不如見面,見面依然錯認。從來與渠水米無交,年年今日,缽盂安柄。因甚如此,雞不吃谷,肫里有病。
野望。近現代。曹敏。 芳草郊原極望迷,武陵何處是清溪。春花憔悴驚風雨,野市蕭條泣鼓鼙。虎入平陽煙景改,塵生滄海暮云低。誰銷天下兵戈氣,化作晴空五色霓。
題吳子和山水。明代。張以寧。 今代高人張師夔,繭紙畫出紫陽詩。青山娟娟洗宿霧,綠樹粲粲含朝曦。孤篷高卷在沙腳,一叟獨坐閒支頤。返思前夜風雨惡,滿蓑白雨飛淋漓。牛渚天昏神鬼出,龍門雷動黿鰲移。明朝起視天宇凈,金盤高掛扶桑枝。云收浪息非昨夢,樹色山光如舊時。乃知穹壤間,神明有如斯。高天日月常昭朗,平陸風濤自險巇。紫陽之仙去我久,茲理明明知者希。秦川吳子和,讀書見天機。喜得此畫邀我題,嗟我倦游材力衰。大江長淮動千里,似此幾回親見之。行年五十未聞道,徑欲從此棲武夷。
三月十八日水濱閒步 其二。明代。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