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花映箔眩吟眸,一片湘云鎖暮愁。風卷黃昏疏影動,珊瑚枝上月如鉤。
隔簾梅。元代。明本。 庭花映箔眩吟眸,一片湘云鎖暮愁。風卷黃昏疏影動,珊瑚枝上月如鉤。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孫,號中峰,法號智覺,西天目山住持,錢塘(今杭州)人。明本從小喜歡佛事,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常伴燈誦到深夜。24歲赴天目山,受道于禪宗寺,白天勞作,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賜號“廣慧禪師”,并賜謚“普應國師”。憩止處曰幻住山房。 ...
明本。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孫,號中峰,法號智覺,西天目山住持,錢塘(今杭州)人。明本從小喜歡佛事,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常伴燈誦到深夜。24歲赴天目山,受道于禪宗寺,白天勞作,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賜號“廣慧禪師”,并賜謚“普應國師”。憩止處曰幻住山房。
春日雜詠二首 其一。明代。楊基。 偶自循籬出徑苔,刺桐花落野棠開。一年春已無多在,幾個人曾有暇來。浸谷陂塘科斗亂,浴蠶時節杜鵑哀。買山莫種閑花柳,多覓松栽與柏栽。
袁總督電奏有大禍將臨語聞而感賦。清代。李希圣。 事過方知大禍臨,君臣相對但沾襟。死棋著著猶堪覆,長夜漫漫直到今。三戶亡秦那可得,諸公誤國是何心。當時痛哭書還在,吞炭年來口已瘖。
宋氏五女(若芬五女:若華、若昭、若倫、若。唐代。王建。 五女誓終養,貞孝內自持。兔絲自縈紆,不上青松枝。晨昏在親傍,閑則讀書詩。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少年絕音華,貴絕父母詞。素釵垂兩髦,短窄古時衣。行成聞四方,征詔環珮隨。同時入皇宮,聯影步玉墀。鄉中尚其風,重為修茅茨。圣朝有良史,將此為女師。
如夢令·月似二年前好。元代。張翥。 月似二年前好。人比二年前老。今夕又鯨川,但欠酒杯傾倒。聞道。聞道。三徑漸荒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