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積雪深,隱約形體具。后山雪不到,槎牙頭角露。
遠近復有千萬山,一一倚空含太素。懸厓斷溜風滿壑,野店閉門風倒樹。
店前二客欲安往,一尚稍前一回步。仲冬胡為開此圖,寒氣滿堂風景暮。
荊關以后世有人,幾人能寫山水真。李郭惜墨固自好,晻靄但若浮空云。
豈如寬也老筆奪造化,蒼頑萬仞手可捫,匡廬彭蠡雁蕩窮海垠。
江南山水固瀟灑,敢與嵩高泰華爭雄尊。寬也生長嵩華間,下視庸史如埃塵。
亂離何處得此本,張侯好事輕千緡。我家汴水湄,境與嵩華鄰。
平生亦有山水癖,愛而不見今十春。他日思歸不可遏,杖藜載酒來敲門。
范寬雪山圖。元代。鮮于樞。 前山積雪深,隱約形體具。后山雪不到,槎牙頭角露。遠近復有千萬山,一一倚空含太素。懸厓斷溜風滿壑,野店閉門風倒樹。店前二客欲安往,一尚稍前一回步。仲冬胡為開此圖,寒氣滿堂風景暮。荊關以后世有人,幾人能寫山水真。李郭惜墨固自好,晻靄但若浮空云。豈如寬也老筆奪造化,蒼頑萬仞手可捫,匡廬彭蠡雁蕩窮海垠。江南山水固瀟灑,敢與嵩高泰華爭雄尊。寬也生長嵩華間,下視庸史如埃塵。亂離何處得此本,張侯好事輕千緡。我家汴水湄,境與嵩華鄰。平生亦有山水癖,愛而不見今十春。他日思歸不可遏,杖藜載酒來敲門。
鮮于樞(1246-1302),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 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于汴梁(今河南開封)。漢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先后寓居揚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間以才選為浙東宣慰司經歷,后改浙東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詩歌與古董,文名顯于當時,書法成就最著。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傳。 ...
鮮于樞。 鮮于樞(1246-1302),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 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于汴梁(今河南開封)。漢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先后寓居揚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間以才選為浙東宣慰司經歷,后改浙東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詩歌與古董,文名顯于當時,書法成就最著。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傳。
頌古二十四首。宋代。釋勝。 有喝端如探竿草,無師血脈通紅線。當陽不識李將軍,徒學穿楊一枝箭。
長亭怨慢 夕陽。清代。殷秉璣。 看一角高樓紅暈。望斷遙天,畫欄偷憑。柳外長虹,艷魂早已化秋冷。落花三徑。吹不去春風影。萬古此茫茫,算多少英華消盡。重認。已孤村不見,只見遠山明凈。幾番雨過,又小小新蟾相映。最愁是、一纖匆匆,共荒渡、片帆剛趁。正鴉背歸來,馀恨人間猶剩。
新平訪花腰傣族村落。。張力夫。 郁郁哀牢嶺,悠悠戛灑江。風清民抱樸,寨老樹傳邦。萬物存靈魄,千年佑土龐。花街生妙趣,卜少試新腔。
還丹復命篇 其十二。宋代。薛道光。 廛市通人處,明明與往還。悟來惟一物,昧處隔千山。神水丹田下,華池水火間。一元能造化,返老作童顏。
懷入山來所棲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輒暢然欣感各述以小詩得二十九首 其六 黃沙潭。明代。王夫之。 落葉絕行蹤,隨意披疏筱。龍氣動喬木,空潭無猿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