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拋蕙帳下巖阿,老鬢飄蕭半□窩。涉世情懷今日薄,立朝勛業古人多。
靜聞珠露零丹桂,清愛銀灣漾白波。良夜賞心難寄遠,定應同調制吳歌。
淮南潘子素持吳□唱酬詩一卷見示偶七夕久坐書懷次韻寄卷中諸友。元代。宋褧。 悔拋蕙帳下巖阿,老鬢飄蕭半□窩。涉世情懷今日薄,立朝勛業古人多。靜聞珠露零丹桂,清愛銀灣漾白波。良夜賞心難寄遠,定應同調制吳歌。
宋褧(1294-1346), 字顯夫,大都宛平(今屬北京市)人。泰定元年(1324)進士,授秘書監校書即,改翰林編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監察御史,出僉山南憲,改西臺都事,入為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擢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贈范陽郡侯,謚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挾其所作詩歌,從其兄本(字誠夫)入京師,受到元明善、張養浩、蔡文淵、王士熙方等學者的慰薦。至治元年(1321),兄誠夫登進士第一,后三年(1324)顯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術魯翀之門,時士論榮之。 ...
宋褧。 宋褧(1294-1346), 字顯夫,大都宛平(今屬北京市)人。泰定元年(1324)進士,授秘書監校書即,改翰林編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監察御史,出僉山南憲,改西臺都事,入為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擢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贈范陽郡侯,謚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挾其所作詩歌,從其兄本(字誠夫)入京師,受到元明善、張養浩、蔡文淵、王士熙方等學者的慰薦。至治元年(1321),兄誠夫登進士第一,后三年(1324)顯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術魯翀之門,時士論榮之。
初至京與元美明卿子與分韻 其二。明代。李攀龍。 北風吹折九河冰,五馬如龍度李膺。把袂中原來氣色,開樽碣石倚憑陵。明堂大集周方岳,列郡深慚漢股肱。詞賦祗今吾黨在,將因顧眄一先登。
丙辰北來詩第三章 其二。近現代。朱青長。 戲挽鴻濛訪赤松,瑤池車駕幾人從。迷途具茨悲前馬,沸鼎殘羹欲豢龍。貝闕漸深云叆叇,天衣璀璨玉丁東。塵堆已隔方壺遠,怕問蓬山第二峰。
舟次清口 其一。宋代。黃裳。 海岱東西六轉春,投閒休說去思人。此方緣盡回頭處,別有仙源可出塵。
疊韻酬洗奕倩。明代。湛若水。 長嘯聲聞塞兩間,紛紛萬有到來閒。淹留廿載成何事,空載大江明月還。
和朱世同夜聞竹聲。宋代。吳芾。 醉臥空齋靜絕人,夜闌霜月白紛紛。寒生枕上渾無夢,聲到窗前疑是君。玉軫誰家調古曲,鐵衣何處角孤軍。羨君寫入新詩里,清壯還應過所聞。
銅雀瓦硯歌一首謝林法曹。宋代。劉克莊。 涼州賊燒洛陽宮,黃屋遷播僑鄴中。兵驅椒房出復壁,帝不能救憂及躬。臺下役夫皆菜色,臺上美人如花紅。九州戰血丹野草,不聞鬼哭聞歌鐘。時人肆罵作漢賊,相國自許賢周公。一朝西陵瘞弓劍,帳殿寂寞來悲風。美人去事黃初帝,家法乃與穹廬同。繁華銷歇世代遠,惟有漳水流無窮。時時耕者钁遺瓦,蘇侵土蝕疑古銅。后來好事斲成硯,平視端歙相長雄。參軍得之喜不寐,攜歸光怪夜吐虹。謂宜載寶餉洛貴,顧肯割愛遺山翁。翁生建安七子后,幼覽方冊夢寐通。白頭始獲交石友,非不磨礪無新功。復愁偷兒瞰吾屋,竊去奚異玉與弓。書生一硯何足計,老瞞萬瓦掃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