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見庭花折刺桐,故園珍樹幾然紅。
年年六月星回節,長在天涯客路中。
星回節。明代。楊慎。 忽見庭花折刺桐,故園珍樹幾然紅。年年六月星回節,長在天涯客路中。
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號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于云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后,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范圍頗廣。著作達百余種。后人輯為《升庵集》。 ...
楊慎。 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號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于云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后,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范圍頗廣。著作達百余種。后人輯為《升庵集》。
吳條聞來自婁東同泛舟錦峰飲于瞿園小閣。清代。侯開國。 乘興同移書畫船,名園步步許流連。松林礙日常疑雨,鳥道穿云欲上天。山勢北來當小閣,湖波南望接平田。酒闌無限滄桑感,話著開元各泫然。
客中遇雪不勝家山之思催晦庵寫詩及書。宋代。趙蕃。 旅枕驟疑風徹屋,曉窗還見雪填渠。梅花未放臘前蕊,雁足渾無別后書。故意誰其哀范叔,倦游身自困相如。贈言故愈綈袍賜,載路何須駟馬車。
望中條。唐代。唐彥謙。 虞鄉縣西郭,改觀揖中條。第蓄終南小,交□□□遙。崦深應有寺,峰近恐通橋。為語前村叟,他時寄采樵。
秋后夜起述懷。明代。林景清。 暗數流光似擲梭,平生事業愧蹉跎。不堪臥病經旬久,添得新愁萬種多。籬菊幽香才破萼,井梧涼葉乍辭柯。扶筇試向窗前看,強學吟翁一醉歌。
勤王北望感懷十三首 其七。唐代。康有為。 國土同孤注,君王類置棋。金輪篡唐日,叔帶亂周時。弧眼哀褒姒,衣冠孰柬之。人謀雖欲盜,天命豈能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