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巫山下,猿聲夢里長。
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
宿巫山下。唐代。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聲夢里長。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
昨夜在巫山下過夜,滿山猿猴,連夢里都仿佛聽到它們的哀啼。
桃花漂浮在三月的綠水上,我竟然敢在這時候下瞿塘。
疾風將雨吹至南方,淋濕楚王的衣裳。
我在高高的山崗,懷念那宋玉,為什么給楚王寫出那么美麗的文章,看到這古跡,讓我熱淚滿眶。
⑴《唐書·地理志》:夔州巫山具有巫山。
⑵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楚辭》:“哀高丘之無女。”王逸注:“楚有高丘之山。或云:高丘,閬風山上也。”舊說:高丘,楚地名也。《太平寰宇記》巫山縣有高都山。《江源記》云:《楚辭》所謂巫山之陽,高丘之阻。高丘,蓋高都也。宋玉,據《史記·屈原列傳》載:“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記述極為簡略。
參考資料:
1、《李白集校注》瞿蛻園,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0年版
開元十三年冬,李白因三峽不通航,滯留于巫山一帶,因此他在萬縣停留,登臨西山(后來改名太白巖),一直等到開元十四年春汛來臨時才得以離開,寫下了《宿巫山下》。
參考資料:
1、《李白詩論叢》詹锳,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4年版
在巫山滯留時“猿聲夢里長”,李白對于猿聲的理解與前代的詩人相同,少年時期他生活經歷不多,出于對巫猿的同情而徒發感慨,之后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猿的凄厲叫聲勾起了李白的愁思,源何而愁,因為不通航而滯留,周圍沒有值得傾訴的朋友,心中的理想和抱負只能暫時擱置,思想感覺比較虛空,對周圍的事物的感應,不是憑心靈的沖動,而是憑理智的感悟。造成李白這種情緒的,和他回到江陵后,即將“南行拂楚王”,遠離故鄉有關。
另一方面“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春天到來了,三峽通航,這讓李白的心情有些蘇解,因為李白可以離開這個滯留他幾個月的巫山。這首詩以情寫景,以景抒情。在藝術表現上,選擇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繪,如“桃花”,在濃郁的主觀色彩的氛圍中,蘊涵了無窮的韻味,這也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
“高丘懷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后的杰出作家。唯他有傳世之作,具有一定成就,后人將他與屈原并稱。劉勰即謂“屈、宋以‘楚辭’發采”(《文心雕龍·才略》)。李白在巫山想到了宋玉,從這可以看出,李白欣賞宋玉的文品和人品。
李白的《宿巫山下》是詩人個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全詩注重把握整體的氣勢和氛圍“昨夜巫山下,猿聲夢里長”,憑個性的感興潑墨寫意“雨色風吹去”、“訪古一沾裳”,而略去具體的細節,甚至連觀照景物的視覺轉移的順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李白的這首抒情詩,把瞿塘峽—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征之間,表達自己的心境。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又題伍相廟。。周南。 廢堞披榛舊,羈臥畢命心。江湖吞故壑,貌相匪斯今。激烈功名在,低徊歲月深。胥門沙衍淺,碑首未應沉。
游仙吟三十首用栩園韻 其十九。。汪石青。 龍鸞百隊會蟠桃,冷看熙來攘往勞。座上有時吹合雅,人間何處吊離騷。投壺未必諸天笑,銜石終看一念牢。妙手不辭稍點綴,居然忘鏡又忘刀。
秋日二首 其一。宋代。孫覿。 豆熟連村雨葉黃,粳肥蘸水露華香。涼蟬已抱寒莖槁,凍蝶猶穿晚菊忙。
千里不來。。釋重顯。 不見古君子,因循又隔秋。浮生多自擲,好事更誰留。碧巘高沉月,寒云靜鎖樓。宗雷何處是,白鳥下汀洲。
重寄元美 其二。明代。李攀龍。 南冠君子系京華,秋色傷心廣柳車。此地由來多俠客,不知誰是魯朱家。
嬴惠庵十景詩為鄧元宇將軍賦 其四 石竇泉香。明代。王弘誨。 季子坡翁懷古間,松楸石竇水潺湲。源源本本鐘情處,家在泉南第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