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稱獨立,本自號傾城。
柳葉眉間發(fā),桃花臉上生。
腕搖金釧響,步轉玉環(huán)鳴。
纖腰宜寶襪,紅衫艷織成。
懸知一顧重,別覺舞腰輕。
賦得北方有佳人。唐代。徐惠。 由來稱獨立,本自號傾城。柳葉眉間發(fā),桃花臉上生。腕搖金釧響,步轉玉環(huán)鳴。纖腰宜寶襪,紅衫艷織成。懸知一顧重,別覺舞腰輕。
她向來有獨來獨往的名聲,自認有傾國傾城的容貌。
修長的眉毛宛如柳葉,艷麗的面容好似盛開的桃花。
金釧隨著手腕的搖動發(fā)出響動,腰間的玉環(huán)因為舞步轉換而發(fā)出鳴聲。
彩色的腰帶與纖細的腰肢相得益彰,紅色的衣衫襯著華麗的織成更加鮮艷。
料想到(觀舞者)的知遇之恩有多么重要,更覺得自己舞動的腰肢分外輕盈。
賦得:凡摘取古人成句為詩題,題首多冠以“賦得”二字。
號:宣稱,宣揚。
傾城:舊以形容女子極其美麗。
柳葉:柳樹的葉子。多用以形容女子細長之眉。
金釧:舞女手臂上的配飾。
寶襪: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間的彩帶。
織成:名貴的絲織品。
一顧:《戰(zhàn)國策·燕策二》有經 伯樂 一顧而馬價十倍之說。后以“一顧”喻受人引舉稱揚或提攜知遇。
參考資料:
1、李海燕 .唐太宗之賢妃徐惠詩歌綜論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2009 :31-32 .
2、王力等編著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4 :第151頁,第1178頁,第731頁,第747頁,第1747頁 .
從題目中的“賦得”二字可以看出,《賦得北方有佳人》是一首命題詩歌,詩題來自漢武帝時期李延年的名作:“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既為限題擬古詩作,詩人創(chuàng)作就要受原詩題材內容和形式的限制。而徐惠的這首五言古詩,既保留了原詩那位佳人身上美麗且獨立的特點,又有所創(chuàng)新。她另辟蹊徑,使用鋪陳手法,多角度描摹人物,使得筆下這位“佳人”形象鮮活,極富動感。
首句“由來稱獨立,本自號傾城”,脫胎于李延年的“絕世而獨立”,但作者的筆墨并沒有放在"絕世",而是放在了“獨立”上,雖然仍未脫六朝宮體浮艷詩風,但這“獨立”二字,卻體現出女主人公精神上的高潔,將一位極富才情看,舞姿翩然的佳人遺世獨立,孤芳自賞的形象表現出來,使得全篇境界大轉。
接下去的三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極盡筆墨描寫了佳人的容顏、服飾、腰身和舞姿之美。這位佳人,眉如柳葉,面如桃花,腕有金釧搖響,腳上玉環(huán)轉鳴。她身著紅色紗衫,配有艷麗華美的腰巾,舞姿輕盈,步態(tài)嫵媚,真真一唐人玉女笑容可掬的彩塑像,全無漢家風儀。
更加難得的是,《賦得北方有佳人》不但全方位,多角度,有聲有色的描寫了佳人的氣質,外貌和儀態(tài),還在末尾一句寫出了她的心理活動。“懸知一顧重,別覺舞腰輕”,因為君王的看重而覺得舞動的腰身更加輕盈,顯然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是在表達自己對君王知遇之恩的感激。雖然是在寫其他女子,但又何嘗不是作為妃嬪的徐惠本人性格和境遇的寫照?故而,這首《賦得北方有佳人》,文面上是述李夫人獨立傾城之美,實則也有顧影自憐之意,全可作作者的自畫像來讀。
對比徐惠這首《賦得北方有佳人》和李延年的原詩,雖同寫北方之佳人,但李詩篇幅短,通過描寫觀者被佳人“一顧”,“二顧”后的反應來襯托佳人容貌舞姿之美,簡潔樸素、接近口語;徐詩則篇幅稍長,華美流暢,注重藻飾;李詩側面描寫含蓄,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徐詩正面描寫鋪陳揚厲,細膩真實,形象性更強。明朝文學評論家鐘惺雖然認為“臉上生”三字“落惡道矣”,卻又認為“‘眉間發(fā)’尚雅,‘搖’字、‘轉’字妙在有風度,‘宜’字,‘艷’字則有衿惜意矣”。可見徐惠此詩雖帶有六朝詩雕琢藻飾,浮艷綺麗的痕跡,卻已有所雅正,正如清朝人陸昶所評論的那樣:“其詞風度端雅,善自矜惜,不失為宮妃體制。”
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長城人(今長興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生于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時便才華出眾。唐太宗聽說后,將她納為才人。后被封為婕妤,接著又升為充容。貞觀末年,唐太宗頻起征伐、廣修宮殿。徐惠上疏極諫,剖析常年征伐、大興土木之害。唐太宗認可了她的看法并對她厚加賞賜。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藥,又作七言詩和連珠以示愛慕。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僅二十四,被追封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
徐惠。 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長城人(今長興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生于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時便才華出眾。唐太宗聽說后,將她納為才人。后被封為婕妤,接著又升為充容。貞觀末年,唐太宗頻起征伐、廣修宮殿。徐惠上疏極諫,剖析常年征伐、大興土木之害。唐太宗認可了她的看法并對她厚加賞賜。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藥,又作七言詩和連珠以示愛慕。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僅二十四,被追封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贈筆生王伯純。元代。謝應芳。 時方用武我業(yè)儒,王生賣筆來吾廬。生承世業(yè)霅溪上,制筆特與常人殊。宣城阻兵十三載,猶喜山中老?在。拔來秋穎帶微霜,縛得铦錐含五彩。昔年草創(chuàng)供玉堂,玉堂仙人云錦裳。三縑一字不易得,筆價亦與時俱昂。莫怪年來棄如土,掃除風塵必斨斧。生今賣筆我賣文,何異適越資章甫。呼兒亟用買一束,為我寫成懷古錄。吾兒作字三嘆賞,八法以之隨意足。我有好音生可知,用筆將見文明時。諸公筆諫佐明主,老我筆耕箋古詩。逝將重作毛穎傳,為記頻年遭薄賤。牽聯(lián)為生書姓名,字業(yè)不隨陵谷變。中秋適逢酒禁開,椰瓢酌生新潑醅。酒酣仰視月中兔,長嘯一聲歸去來。
題西山庵。明代。藍仁。 空山寂寂守巖扃,獨鶴棲棲傍草亭。曉鏡又催霜雪白,秋衣不換芰荷青。仙人住處多栽藥,野老來時或負苓。同氣凋零衰朽在,百年光景似晨星。
送張靜峰年兄赴河南別駕二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 十年南省客,半刺領東周。馬向雪中去,人稱洛下游。關河三輔道,云物二陵秋。別思還蕭索,寒塘水自流。
題陳貴白畬齋。宋代。戴表元。 海山作農農較苦,累級開畬燒宿莽。畬成得粟不償勞,歲晚空瓶誤饑鼠。不如陳郎腹果然,日日閉門耕紙?zhí)铩b偶Z尚許餉遠客,植來時和南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