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螺未合,雙蛾先斂,家在碧云西。別母情懷,隨郎滋味,桃葉渡江時。
扁舟載了,匆匆歸去,今夜泊前溪。楊柳津頭,梨花墻外,心事兩人知。
少年游·戲平甫。宋代。姜夔。 雙螺未合,雙蛾先斂,家在碧云西。別母情懷,隨郎滋味,桃葉渡江時。扁舟載了,匆匆歸去,今夜泊前溪。楊柳津頭,梨花墻外,心事兩人知。
家住碧云西的一位漂亮姑娘,在出嫁頭發(fā)還沒梳理好,左右雙螺沒合,雙眉就緊收在一起了,馬上要離開母親的懷抱,做人家的新娘,能有桃葉隨王獻之那樣幸福嗎?
答案還沒有出來,就被一只小船勿勿載走,今天就要到武康前溪去過夜。一路上春光明媚,春意濃烈。渡頭的楊柳垂蔭,梨花開出人家墻外,嫁娶的心事只有他們兩人知道。
少年游:詞牌名。此調始見于晏殊《珠玉詞》,因詞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以為名。又名“少年游令”“小闌干”“玉臘梅枝”。《樂章集》《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清真集》分入“黃鐘”“商調”。各家句讀亦多出入。此詞五十二字,前后片各兩平韻。
平甫:即張平甫。張鑒字平甫,南宋將領張俊之孫。
雙螺:指少女頭上的兩個螺形發(fā)髻,故舊有丫頭之稱。
雙蛾:指美女的兩眉。蛾: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顏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南朝梁沈約《昭君辭》:“朝發(fā)披香殿,夕濟汾陰河,于茲懷九逝,自此斂雙蛾。”
碧云西:指美人住所。南朝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云舍,佳人殊未來。”
桃葉:王獻之之妾名,其妹名桃根。因王獻之有《桃葉歌》而在南京秦淮河上有桃葉渡故址。
扁舟:小船。《史記·貨殖列傳》:“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前溪:今浙江省武康縣,縣前有溪流。張平甫在此曾有別墅。
津頭:河流的一頭,也稱渡頭。唐王昌齡《送薛大赴安陸》詩:“津頭云雨暗湘山,遷客離憂楚地顏。”
參考資料:
1、劉乃昌.姜夔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1:206-208
此詞作于姜夔在浙江武康時,是為戲張張鑒(字平甫)納妾而作。張平甫是姜夔好友,姜夔依張平甫生活十年,“十年相處,情甚骨肉”。
參考資料:
1、劉乃昌.姜夔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1:206-208
上片是寫張平甫所納小妾別家的情景。“雙螺未合,雙蛾先斂”,言小妾束妝待發(fā),準備出嫁的嫁頭尚未做好,眉頭就緊收起來,表明心情有些矜持和悲涼。“家在碧云西”,點出女子家鄉(xiāng)幽遠。接著“別母情懷,隨郎滋味,桃葉渡江時”三句從三個層面來寫姑娘的愁源。一是離開母親的懷抱,二是跟隨一個不熟悉的、無感情基礎的人生活,三是不確定從自己去后能否有傳說中的桃葉與王獻之那樣生活幸福。王獻之愛妾桃葉的典故也映襯出張平甫的身份高雅和小姑娘的柔美可愛。
下片“扁舟載了,匆匆歸去,今夜泊前溪”三句,寫小姑娘坐上小船被載去張平甫的前溪別墅,一路上春意濃烈,更襯托出小姑娘無心去欣賞春光,自己心已無春情,愁緒滿胸。“楊柳津頭,梨花墻外,心事兩人知。”一路上行經綠楊垂蔭的津渡,梨花高出墻外的園林,各自的心緒感想,只有兩人知道。結句很有意味。“心事兩人知”這樣的情景,不能不讓人發(fā)愁。
姜夔以“桃葉渡江時”句,即點明張平甫納妾之意,又在說小姑娘自己想是否有桃葉的幸福生活。用“泊前溪”交待張平甫把小姑娘納去的地方。寫“梨花”開出墻外,一是說明張平甫納妾時間是在春天,二是反襯小姑娘心中已無春意,只有愁緒在心頭。“匆匆”二字則體現(xiàn)對小姑娘的不尊重,有強行之意。“扁舟”用得又非常恰當,有偷偷摸摸,不是大張旗鼓之意。開拍就是“雙螺未合,雙蛾先斂”,很有不情愿,愁緒滿心頭之狀。
姜夔在此詞里反映了男尊女卑的社會問題,男的娶妾,女的被迫嫁出。姜夔不一定意識到婦女要解放的道理,但他就在此詞中寫出了男女不平等的現(xiàn)狀。小姑娘有苦有愁不敢言,只留心頭,只能表現(xiàn)在眉頭緊收。姜夔的筆下描寫得細致,把一個大的社會問題,用一場“納妾”過程揭露得淋漓盡致。或許也是有許多這樣“男女不平等”的呼聲,給后來“婦女解放”奠定了理論基礎。若如此,姜夔此詞當是許多“呼聲”中的一種,而且是比較早的呼聲。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tài)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tài)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次鎮(zhèn)江守曾宏甫見寄韻。宋代。曾幾。 一別高明去,頻為瘴癘侵。連滄公境界,橫碧我山林。夜雨思同夢,秋風辱寄音。他年如衣錦,畢世莫分襟。
聞笛。明代。吳宣。 絲絲楊柳絆行舠,盡數(shù)魚龍弄晚濤。南畔一聲何物笛,紫薇垣外客星高。
感懷有詠。。陳振家。 大乖時命一吟徒,自繪丘山小隱圖。喬木環(huán)遮天似蓋,清溪斜繞水成弧。鋁鍋可煮三餐飯,茅舍能容六尺軀。塵外悠悠消歲月,者番不學杞人愚。
集古八絕 其四 晚步云溪上。明代。程敏政。 山屐經過滿徑蹤,閒來無事不從容。白沙翠竹江村路,云碓無人水自舂。
取道長河進宮齋戒即目有懷點筆成什 其四。。弘歷。 必告慈寧曉問安,延緣桂棹溯游瀾。黍芃麥秀香風里,縹緲西池直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