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
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梅花月滿天。(梅花一作:桃花)
把酒對月歌。明代。唐寅。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梅花月滿天。(梅花一作:桃花)
李白之前本來就有明月,只有李白詩歌才能題寫。
如今李白已經離開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幾回圓來幾回缺?
今天的人仍在吟頌李白的詩,明月也還像李白生前的那時。
我學著李白對著明月飲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
李太白既能作詩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詩千首。
我雖羞愧沒有李白的才華,卻料想明月不會嫌我陋丑。
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過長安眠。
住在蘇州城外一間茅屋里,無數桃花盛開月光撒滿天。
把酒:端著酒杯。
說:指描寫月亮。
仙去:對人死的委婉說法。
李白詩:指李白的《把酒問月》一詩。
安:怎么。
料應:即應該料想到……。
天子船:指杜甫《飲中八仙歌》中詠李白的詩句:“天子呼來不上船”句。
長安眠:指杜甫《飲中八仙歌》中詠李白的詩句:“長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蘇:蘇州的別稱。
參考資料:
1、張仲良.壺中天地.武漢市: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88頁
2、李獨醉.飲酒古詩文選譯.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161-162頁
唐伯虎科場失意,落拓半生,于明武宗正德一年(1507)在蘇州城內桃花塢筑桃花庵,日與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飲其中,蔑視世俗,狂放不羈。作《桃花庵歌》及此歌言志。
參考資料:
1、周嘯天.古典詩詞鑒賞方法.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191-192頁
這首詩通過歌詠李白并引以自況。“把酒對月”這個題目本是李白所作的一首詩。李白一生愛月,所詠明月諸詩膾炙人口。這首詩一開始就以兀傲的口氣,推倒一切月詩,獨尊李白:“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庇羞@樣的氣概,方許歌詠李白。這里推崇的“李白詩”,主要是指《把酒問月》這首詩。而作者唐寅這首詩,主要就受李白詩篇句調的影響,但他在詩中把李白加進去與明月反復對舉,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寫的光景?!袄畎兹缃褚严扇?,月在青天幾圓缺?”后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則是作者新意。月固有陰晴圓缺,但卒莫消長,而詩仙卻不能復生。作者接著說其實這并不遺憾,因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這句側面說李白和明月一樣永存。這調門是李白的,新意是作者的。
這首詩最好的還是詩中在李白與明月之間,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這個“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拔覍W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于是作者引李白自況:“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百杯復千首”就是“能詩復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說的“一斗詩百篇”。敢于自比李白,這也是李白風度,有膽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轉一合最為妥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聯想到辛棄疾詩句:“我愛青山多嫵媚,料青山愛我應如是。情與貌,兩相似。”這種有分寸的自負之語,讀者反而不會感到反感而會容易接受。好比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詩人是說,對李白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而對他人則不多讓。語意皆妙。
最后作者講出了他和李白同而不同的一點:“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痹娋浠鸥Α讹嬛邪讼筛琛罚骸袄畎滓欢吩姲倨L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里是說,我雖然沒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詔的經歷,但也有他那種豪放不羈的稟性,“不上長安”倒也樂得:“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边@個茅屋就是作者在蘇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經常在桃花庵飲酒自樂。
這首詩倜儻不群、超塵脫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權勢的精神,和豪放飄逸的句調風格都酷似李白。以其人之風格還詠其人,妙在古今同調。
作者在這首詩中,用“把酒對月”的舉動,處處將自己和李白相聯系、相對比,用“月”、“詩”、“酒”為詩思的契機,并貫穿全篇,抒寫了李白敢于蔑視權貴的品質,表明了作者學習李白不求功名利祿的愿望和蔑視權貴的態度。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燈下小酌。宋代。陸游。 江湖雙鬢禿,宇宙一身窮,酒浪搖輕碧,燈花落碎紅。交情元易見,春事半成空。尚覬身強健,煙畦擷芥菘。
訪顧朗生不遇。明代?;矢P。 為訪山居勝,門前一水分。寧知牽世網,未果謝人群。滿徑翳秋草,虛窗閒白云。非關乘雪興,了恨未逢君。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
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
自容趨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葉扶疏行人庇賴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宋代。李綱。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如何錐刀徒,使爭爝火明。傷膚及肌骨,風雨因摧傾。顛倒委榛棘,氣象猶崢嶸。行人失庇賴,佇立空凝情。緬想栽培初,愛護如目睛。合抱始毫末,幾經霜露零。一日毀有馀,百年養不成。忍使易凋喪,此理真難評。憶昔陶士行,為政有善經。擢禾與移柳,一一糾以刑。既往不及追,將來猶可懲。感動遂成章,庶幾知者聽。
謝烏鵲。宋代。劉宰。 朝來不成寐,啼鳥繞西東。似欲砭我愚,無虞終有兇。挽衣行太息,飛鳴鵲當空。似欲慰我心,正直神所容。舉手謝鳥鵲,尤喜當何從。吉兇兩不到,我在阿堵中。
送陳宜山廷尉奉召北上。明代。湛若水。 多年不見宜山子,到我來時作別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風浪各方天。可堪插翅隨鳧翥,不盡揮弦送鳳騫。北斗瞻依意何極,貫城應在五云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