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海女弄金環(huán),雀釵翹揭雙翅關(guān)。
六宮不語一生閑,高懸銀牓照青山。
長眉凝綠幾千年,清涼堪老鏡中鸞。
秋肌稍覺玉衣寒,空光貼妥水如天。
貝宮夫人。唐代。李賀。 丁丁海女弄金環(huán),雀釵翹揭雙翅關(guān)。六宮不語一生閑,高懸銀牓照青山。長眉凝綠幾千年,清涼堪老鏡中鸞。秋肌稍覺玉衣寒,空光貼妥水如天。
被風(fēng)吹拂的海女(貝宮夫人)及侍女,響起了叮鈴的佩環(huán),貝宮夫人頭上雀釵高聳,雀翅緊閉關(guān)。
她有六個寢宮,整日不語多安閑,廟門前銀匾高懸,輝耀著四周的群山。
夫人長眉凝翠綠,神壽長久幾千年,她清心寡欲,銅鏡中常飛著青鳳鸞。
秋天的風(fēng)光多明凈,水色天色難分辨,看夫人玉衣多單薄,令人稍覺肌膚寒。
1.貝宮夫人:神女,身份不明,宋代吳正子、明代曾益以為是龍女,清代姚文燮以為是海神,清代學(xué)者王琦則認(rèn)為是南朝梁文學(xué)家任昉《述異記》中所記的貝宮夫人,在太乙山下。
2.丁丁:環(huán)佩相擊聲。海女:海神之女。弄金環(huán):風(fēng)兒吹拂之下,海女塑像上的金環(huán)丁丁作晌。
3.雀釵:雀形的釵頭。翹揭:高起之貌。雙翅關(guān):雀之雙翅合起未開。
4.六宮:原指古代天子居住之地,有正寢一,燕寢五。神既稱夫人,則亦仿天子之制立六宮儀制。不語一生閑:海女泥塑,不能言語,故曰“一生閑”。
5.銀榜:宮前門上銀白色牌額。照青山:夫人像與山對立相映照。
6.凝:凝固不變。綠:代黑。幾千年:謂之神壽長久。
7.清涼:凄清荒涼。鏡中鸞(luán):謂夫人沒有匹偶,只如孤鸞,自睹鏡中形影。
8.玉衣:以白玉為衣飾,言其衣服華好。
9.空光:深秋季節(jié)空明澄徹的天宇。貼妥:妥帖穩(wěn)稱。
參考資料:
1、(唐)李賀.《李賀集》:岳麓書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322頁
2、(唐)李賀 著;徐傳武 譯.徐傳武譯.山東濟(jì)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08月第1版:第403頁
此詩大約作于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于詩人南游途中,描寫了在貝宮夫人廟里的所見。
參考資料:
1、(唐)李賀著;(宋)吳正子注;(宋)劉辰翁評;徐傳武校點.李賀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第149頁
詩歌的前兩句“丁丁海女弄金環(huán),雀釵翹揭雙翅關(guān)”。描寫貝宮夫人的環(huán)佩和頭飾,襯托出神女異常的美貌。
“六宮不語一生閑,高懸銀膀照青山”。描繪了貝宮夫人神像的沉默,神廟里高懇的鏡子照著遠(yuǎn)處的青山隱隱,創(chuàng)造出一種靜溢的神秘。
“長眉凝綠化千年,清涼堪老鏡中鸞“。”凝綠”的長眉中,又一次見到了李賀喜歡使用的色彩,詩人將這千年的時間凝結(jié)為了貝宮夫人神像上那一彎綠眉,這是時間凝結(jié)而成的色彩。“清涼堪老鏡中鸞”,前人解釋道“今神清凈為心,無有情欲,鏡中鸞影尚存,安有老期”。“鸞”是愛人的象征,但是通過"堪老"二字,李賀筆下的貝宮夫人拒絕這種人間的感情。和李商隱的嫦娥不同,李賀的貝宮夫人是一個沒有情欲的形象,抽離了人的感情,從而制造了讀者和貝宮夫人之間的疏離感。
在這水天一色的神殿背景之下,詩人最后寫道,“秋肌稍覺玉衣寒”。詩人通過想象,模擬了貝宮夫人的體感。“稍覺”使得這種疏離感沒有那么絕對。
詩人借貝宮夫人神像以及故事,來抒發(fā)心中的悲痛。詩人把生活女性化,為了表現(xiàn)失意心態(tài)。山林仙妹表現(xiàn)的是希望的心靈歷程,江海女神為失望的凄苦心境,形成在傳統(tǒng)詩學(xué)基礎(chǔ)上的寄托遙深的文學(xué)品格。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yù)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yù)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遠(yuǎn)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
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jié)去,渺渺蜃樓新。
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昏明看日御,靈怪問舟人。
送歸中丞使新羅(一本題下有冊立吊祭四字)。唐代。耿湋。 遠(yuǎn)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jié)去,渺渺蜃樓新。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昏明看日御,靈怪問舟人。城邑分華夏,衣裳擬縉紳。他時禮命畢,歸路勿迷津。
題清風(fēng)閣。宋代。趙抃。 錦川城里玉溪橫,溪上浮圖畫閣明。我念官拘登未暇,有風(fēng)終日為誰清。
千里不來。。釋重顯。 不見古君子,因循又隔秋。浮生多自擲,好事更誰留。碧巘高沉月,寒云靜鎖樓。宗雷何處是,白鳥下汀洲。
詠史十首 其一 楊妃。。楊浣芬。 寵賜溫泉浴,長生記定情。忽驚鼙鼓至,空自玉顏傾。
中隱庵。宋代。趙德孺。 在昔避世賢,隱居豈自喜。甘守西山餓,清洗潁陽耳。一旦事高尚,萬古激貪鄙。孰謂樂山林,便可輕朝市。竊笑效顰人,不知捧心美。妄將凡庸姿,敢希明哲軌。盜此嘉遁名,紛若干時子。仕途指捷徑,矯偽污青史。圣朝揚(yáng)仄陋,采錄無遐邇。不遺下體葑,況乃中鄉(xiāng)芑。多士生此時,貧且賤焉恥。夢自傅巖來,獵從渭濱起。隱君聞此風(fēng),翻然烏可已。聊為知者道,庶達(dá)名庵旨。
地入長沙莫嘆卑,竹萌徑尺舊相知。九重才復(fù)金門籍,萬里先參玉版師。
契闊累年真負(fù)口,裴徊彌月未妨脾。渭川風(fēng)味那能對,中有離騷九辨辭。
長沙竹筍聞于天下大者可十斤重食之甚甘而不冰脾昔渡湘欲作詩未暇也今復(fù)過之酬以此篇。宋代。唐庚。 地入長沙莫嘆卑,竹萌徑尺舊相知。九重才復(fù)金門籍,萬里先參玉版師。契闊累年真負(fù)口,裴徊彌月未妨脾。渭川風(fēng)味那能對,中有離騷九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