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有客,爰來宦止。
秉直司聰,惠于百里。
飱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游。
載言載眺,以寫我憂。
放歡一遇,既醉還休。
實(shí)欣心期,方從我游。
酬丁柴桑。魏晉。陶淵明。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于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實(shí)欣心期,方從我游。
有一位來客,有一位來客,來到此地做官。
公正辦事,體察民情,恩惠覆蓋了百里山川。
接受至理如同回家一樣欣喜,聽到善言總像第一次聽到那樣新鮮。
我們不只是思想和諧一致,還多次愉快地共同游覽。
一邊談笑,一邊眺望,我心中的憂愁已經(jīng)煙消云散。
遇到如此開懷的歡樂,不喝個(gè)痛快且不回返。
真高興有位知心好友,能同我一起游玩。
酬:本義為客人給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給客人敬酒作答。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酬,主人進(jìn)客也。”后又指以詩文相贈答,如唱酬,酬對。丁柴桑:姓丁的柴桑縣令,名字不詳。
“有客”二句:意謂作者所敬重的柴桑丁縣令,自外地來,居于此。有客有客:古直《陶靖節(jié)詩箋注定本》引《詩經(jīng)·周頌·有客》:“有客有客。”東漢鄭玄箋注:“重言之者,異之也。”爰止: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詩經(jīng)·小雅·采芑》:“鴪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止,語助詞。
秉直:即持守正義。秉,持。直,正直。司聰:逯欽立《陶淵明集》校注:“司聰,為皇帝聽察民隱。”司,掌管。聰,聽聞。
惠:仁愛,恩惠。于: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為。東漢鄭玄《儀禮注》:“于,為也。”百里:百里之地,代指一縣所管轄的區(qū)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飱(sūn):服食,此指吸取,聽從。一作“餐”,勝:勝理,至言,指正確的道理、中肯的言論。如歸:喻欣然納之,謂汲取勝理如同歸家般和樂容易。
聆善:一作“矜善”。若始:喻善言聞數(shù)次亦如初聞?wù)咛撔慕蛹{。
匪惟:不只是,不僅僅。匪:同“非”。諧:和諧,融洽。
良游:指愉快的游賞。
載:且,又。
寫(xiè):同“瀉”,卸置,去除,宣泄,傾吐。
“放歡”二句:一見就盡情歡暢痛飲,一醉方休。放歡,放開胸懷,盡情歡暢。既醉,盡醉。
實(shí)欣:實(shí)為歡欣之事。心期:以心相許,兩心契合。
參考資料:
1、陳慶元等編選.陶淵明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3-15
2、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9
柴桑縣是陶淵明的家鄉(xiāng),柴桑縣令劉程之于元興二年(403年)棄官歸隱,接替他的縣令姓丁,即丁柴桑。由劉程之的介紹,陶淵明逐漸與他成了莫逆之交。此詩約作于義熙二年(406年)作者隱耕園田居之后。
參考資料:
1、陳慶元等編選.陶淵明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3-15
2、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9
這首詩分為兩章。首章頌揚(yáng)丁柴桑的賢良美德。詩的開頭“有客有客,爰來宦止”,寫迎客的驚喜。從詩中看,丁柴桑應(yīng)該比較年輕,詩人視之為后俊。“秉直司聰”以下四句是詩人對這位賢良地方官的贊美。丁柴桑作為一縣之長,能“飱勝如歸,聆善若始”,是為政“惠于百里”的明證。這四句寄寓了詩人的殷切期望,也反映了陶淵明政治理想中對基層長官的要求。
接著經(jīng)“匪惟諧也,屢有良游”一轉(zhuǎn),至于次章,寫作者與丁柴桑在一起開懷暢游的情形和情酣意暢的心態(tài)。“載言載眺,以寫我憂”就是這種場景的具體表現(xiàn)。“以寫我憂”語出《詩經(jīng)》的《邶風(fēng)·泉水》和《衛(wèi)風(fēng)·竹竿》。“放歡一遇,既醉還休”這樣無拘無束的生活是陶淵明對待摯友的常態(tài)。其詩《與殷晉安別》中有“一遇盡殷勤”句可為佐證。”實(shí)欣心期,方從我游”二句是倒裝,意謂二人開始交游即定交知己,實(shí)為快心之事。詩的結(jié)尾歸結(jié)到知心才是朋友結(jié)交的基礎(chǔ)。
陶淵明與丁柴桑彼此一見如故。不是因?yàn)閷Χ〔裆_@個(gè)父母官另有所求,而是丁柴桑“秉直司聰,于惠百里”的善德,以及“餐勝如歸,矜善若始”的開明,贏得了陶淵明的敬重。另一方面,說明陶淵明也同樣有丁柴桑的善德和開明,才能“方從我游”便以“心期”。向往開明,崇尚善德,正是陶淵明的秉性所在。
這首詩采用《詩經(jīng)》的四言句式,寫法上也有借鑒《詩經(jīng)》疊章的形式,如有客有客之句,形成一種一唱三嘆的效果。全詩于濃郁的情意之中,透露出和諧喜悅的交游氣氛。篇幅雖短,然情酣意暢。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讀吳漢槎秋笳集有作 其二。清代。屈大均。 黃鵠歌聲苦,何殊漢細(xì)君。蛾眉拋白草,鳳翮墮青云。肉酪調(diào)齋飯,毛氈制戰(zhàn)裙。雪花如掌大,持打皂雕群。
和亶甫夜字。宋代。彭汝礪。 雪輕不自持,風(fēng)急更相借。仙人集蓬島,鴻鵠云中下。飛騰障空虛,細(xì)碎穿隙罅。光明入幽室,晃耀不知夜。苦寒為公飲,酒盡解貂貰。盤蔬起鄉(xiāng)思,披綿問鵝鲊。浮生夙何緣,今昔同官舍。才調(diào)稍迫促,每羨公優(yōu)暇。草玄入幽微,曾不解嘲罵。文衡委輕重,事亦宗伯亞。我愚實(shí)未稱,得友還自詫。兩驂萬里心,雙璧連城價(jià)。塵土難淹留,云霄看高跨。
風(fēng)塵三載羽書馳,填海曾聞精衛(wèi)悲。豈意上官專草稿,翻令巷伯嘆南箕。
鑠金祗為招群忌,投杼何當(dāng)慰母疑。行矣帝鄉(xiāng)猶未遠(yuǎn),還勝凝碧望閽時(shí)。
東行口占 其三。清代。陳夢雷。 風(fēng)塵三載羽書馳,填海曾聞精衛(wèi)悲。豈意上官專草稿,翻令巷伯嘆南箕。鑠金祗為招群忌,投杼何當(dāng)慰母疑。行矣帝鄉(xiāng)猶未遠(yuǎn),還勝凝碧望閽時(shí)。
村居四時(shí)詞。。陳際盛。 繞屋千竿修竹,點(diǎn)池半畝新荷。門無熱客來往,始覺清涼意多。
長句和平見治音,京華猶記盍朋簪。聲傳珠履星辰近,影動金蓮雨露深。
云樹有圖憑鷹寄,春山無伴聽鶯吟。懸知兩地看明月,愛國憂民共此心。
詹尚書同文以堵文明所作云樹圖寄徐大參復(fù)初仍寄以詩因次其韻。元代。凌云翰。 長句和平見治音,京華猶記盍朋簪。聲傳珠履星辰近,影動金蓮雨露深。云樹有圖憑鷹寄,春山無伴聽鶯吟。懸知兩地看明月,愛國憂民共此心。
上京次貢待制韻(三首)。。涂穎。 蓬萊仙子學(xué)長生,群帝朝天絳節(jié)迎。昨日六龍回北極,云裾霞佩集灤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