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頭才北忽成南,轉眼黃田到謝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幃急看紫巉巖。
舟過謝潭三首·其一。宋代。楊萬里。 風頭才北忽成南,轉眼黃田到謝潭。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幃急看紫巉巖。
風頭突變,剛剛向北忽地又向南,風順船快,轉眼便由黃田過謝潭。
依稀之間,船外似見朦朧一山影,掀簾急看,紫色險峰已撲到眼前。
黃田、謝潭:當是贛江上游的兩處地名。
褰(qiān)幃(wéi):撩起簾幕。
巉(chán)巖:指突兀險峻的山巒。
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詩人從家鄉吉州(今江西吉水縣)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任,在溯贛江途中經謝潭。詩人嘆其江山畫卷,天賜風光,故作《舟過謝潭》組詩。
參考資料:
1、樂云主編.唐宋詩鑒賞全典:崇文書局,2011.11:第1086頁
寫在疾駛的舟中所見。詩人這次赴廣州,是溯贛江而上,越大庾嶺入今廣東境,再沿湞水至真陽、廣州。開頭兩句,寫風向由向北忽而轉成向南,順風行駛,舟行迅疾,轉眼間已經由黃田到了謝潭。兩句中“才”、“忽”、“轉眼”等詞語迭見,表現出客觀物象的瞬息變化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系,生動地顯示出船行的迅疾與舟中人意外的喜悅及輕快感。接下來兩句,寫在疾駛的舟中忽然瞥見山峰的情景——“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幃急看紫境巖?!敝坌兄泻鋈环路鹌骋姶庥幸蛔椒宓挠白?,掀簾急看,那突兀險峻的紫色峰巒已經撲到了眼前。這里突出表現的仍是船行的迅疾。上句還是仿佛若有所見的縹緲峰影,下句卻已是埃巖突兀在目,從仿佛瞥見到“褰幃急看”,不過瞬息間而已。這里利用同一物象在短時間內所引起的不同視覺感受,既透露出船行之快,也表現出旅人的突兀新奇感。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哭從兄弟鐵峰八首 其二。明代。蘇葵。 夜閑歷記對床言,不信云亡若尚存。蘭蕙舊時環堵室,棠梨明日殯宮門。浮生已了真成了,窀穸無聞不用聞。諸弟想應能干蠱,莫將遺事擾英魂。
張德夫園亭八詠·橘渚。宋代。王炎。 小插藩籬護洲渚,當年手自種嘉樹。春風吹出玉瓏璁,水面霏微噴香霧。蕭疏木疏候雁翔,漙漙白露朝為霜。木奴欲獻主人壽,一夜累累千顆黃。紫蟹螯肥鱸膾好,釀就洞庭春色老。蒼頭急走喚客來,翠勺金壺同醉倒。
題深省庵。宋代。蒲壽宬。 結草為庵寄一枝,鐘魚聊復事清規。野蔬入供無人識,古柏為香有佛知。頻去飲泉非為渴,偶來坐石忽忘饑。常談且接頭陀伴,欲說上乘空費辭。
桂軒辭二章 其一。元代。楊維楨。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次韻徐宰雪句。宋代。方岳。 雪花飛盡江頭蘆,秋崖有屋窗未糊。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與留須臾。傳觀玉帝整嚴衛,雜沓環佩紛前驅。夢隨姑射扣瑤陛,身入閶闔排銀鋪。明毫一色寶階凈,端木六出瓊林孤。綠章封事見名姓,白霓仙子軒眉須。乃知天喜愛民尹,分此雪與耕田夫。山川盡入古圖畫,園林已作春規模。逢船誰可載書共,松醪未擬炊書沽。金仆姑寒憶戰士,玉玲瓏暖無歌姝。煮茶安用碧跳脫,眠蓑自勝紅氍毹。盟鷗久與說心腹,買犢大欠耕膏腴。頻年歲入少生計,何日詔下蠲田租。甑塵但憂脫粟飯,甌滑未議羹莼鱸。群公豈堪立仗馬,賤子只跨尋詩驢。第令吾民不知餒,如彼蔡人何足誅。沖寒索米徙者眾,啼饑載道攜其孥。邊烽有警事方爾,民瘼未軫天地無。轅門誰曳丈二組,羽書夜下尺一符。少遲獸狝渤海盜,當復蚊浮高陽徙。平淮有碑徜須刻,筆墨可但唐宗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