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邊聲怨思長。
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
潤州聽暮角。唐代。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邊聲怨思長。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
號角聲在潤州的上空回蕩,江水茫茫。那號角吹的是邊塞歌曲,慷慨悲涼,行人聽到此曲,仿佛聽到了戍邊將士思鄉而不得歸的長長哀怨聲。
聽到這哀怨的號角聲,沙灘上的那群大雁像受驚似的突然飛起,排列成兩三行沿海門朝遠方飛去。
潤州:即今江蘇鎮江。角:古代軍中樂器,所吹多為邊塞曲,有銅角、畫角等。
江城:臨江之城,即潤州。《全唐詩》校:一作“孤城”。
曲引邊聲:《全唐詩》校:一作“風引胡笳”。
海門:地名,在潤州城外。《鎮江府志》:“焦山東北有二島對峙,謂之海門。”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11
2、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82
唐文宗(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時,李涉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廣東德慶),此詩很可能是作于貶謫途中。詩題一作《晚泊潤州聞角》,與此題恰成補充,說明此詩是羈旅水途之作。
這首絕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寫得氣勢蒼涼,意境高遠,通俗凝煉,耐人尋味。
這里雖然是寫耳聞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間,都使人感到一個憂憤滿懷的詩人影子。
他佇立船頭,眼望著茫茫江面,耳聽著城頭傳來悠揚悲切的邊地樂調。大凡羈途之士,雖非邊地戍卒,總有異地思歸之情。在這一點上,他們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聞邊地樂聲,便立刻引起詩人的共鳴,勾起他思鄉歸里的綿綿情思。在這里,詩人巧妙地借助于邊聲的幽怨之長和江流的悠長,從形、聲兩個方面著筆,將抽象的心中的思歸之情,作了形象具體的刻畫。
暮角聲起。江邊沙灘上的鴻雁驚起,而飛向了遠方。乍看,像是實景的描寫,但仔細品味,這正是詩人有家不得歸,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遠的真實寫照。詩人家居洛陽,方向在潤州的西北;而驚雁是向南,越飛越遠。莫說歸里,就是連借飛雁而通家書的指望也沒有。“驚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謂不犯正位的寫法。寫雁的受驚遠飛,實際上也兼含了詩人當時“不虞”的遭際。
這首詩,寫得意態自然,寓情于景。乍讀,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來寫的,細細體味,字字句句都見匠心。詩人選擇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數筆,便描繪出給人印象極深的一幅畫卷:江邊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驚飛的鴻雁,而畫外則傳來悲涼的畫角聲。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詩人的哀情和跳動著的脈情,情思含蓄,寄慨深遠。
李涉(約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詩人。字不詳,自號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陽)人。早歲客梁園,逢兵亂,避地南方,與弟李渤同隱廬山香爐峰下。后出山作幕僚。憲宗時,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貶為峽州(今湖北宜昌)司倉參軍,在峽中蹭蹬十年,遇赦放還,復歸洛陽,隱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國子博士,世稱“李博士”。著有《李涉詩》一卷。存詞六首。 ...
李涉。 李涉(約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詩人。字不詳,自號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陽)人。早歲客梁園,逢兵亂,避地南方,與弟李渤同隱廬山香爐峰下。后出山作幕僚。憲宗時,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貶為峽州(今湖北宜昌)司倉參軍,在峽中蹭蹬十年,遇赦放還,復歸洛陽,隱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國子博士,世稱“李博士”。著有《李涉詩》一卷。存詞六首。
送陳給事中赴湖廣參議。明代。李舜臣。 秋高憑遠色,為送武昌行。畫省名原重,參藩位不輕。江樓千里目,湘竹四時情。試發郢中倡,應希和者聲。
題古中盤五松圖。清代。蔡新。 昔聞畢宏韋偃畫古松,振筆長風浩呼哅。如何此卷僅矮幅,而多夭矯騰踔之蟠龍。鱗爪攫拿勢莫至,濤聲在耳云蕩胸。倬哉萬松老居士,筆端具有造化工。此圖何處得畫本,傳自古云盤谷之中峰。侍從宸游多燕暇,相對勝友此扶筇。濡毫拂素標異狀,貌得盤山古干真形容。最憐后彫質,沐日浴月幾春冬。太平之世豈獨民仁壽,草木亦含雨露濃。君不見,泰山上有五大夫,風煙剝落摧秦封。如此蒼髯礌磈突兀自千古,得非福地神秀鐘。松兮松兮,安得布襪青鞋盤桓于爾側,彷佛乎桂殳木客之高蹤。
姜明德醫學錄任滿詩用美之并以醫之利害語之。元代。葉颙。 丈夫生世六尺軀,饑餐渴飲當及期。目觀鼻嗅耳司聽,各職乃事爾勿離。喜怒哀樂無妄施,威賞之柄不倒持。雍容進退動合宜,天其相汝百福隨。神清慮淡壽且耆,顏色豐澤毛發黟。無不足兮何所望,子孫妻妾皆歡怡。寒溫風雨倘失時,人心私欲復蔽虧。堂堂正氣日以衰,瘵癘始得乘其危。膏肓一穴自古有,區區二豎寧知斯。惜哉醫緩不務此,倉卒遽謂疾弗治。若藥暝眩罔不愈,縮手退避計或遲。乃知用藥如用將,用非其類悔曷追。芫巴烏附吾所用,參術之輩胡能為。信乎藥者亦兇器,古人不得已用之。姜君職醫識此理,愚民攀慕賢守知。延年卻老學妙術,回生起死參神奇。杏林春色香韻美,芳葩漸滿東風枝。他年丹石億萬斛,慎勿往取虎竊窺。我身剛強甚無恙,半世落魄癖在詩。賦性掘強成傲物,胸次未掃平生癡。高談驚世鄙俗訝,左計失策群兒嗤。疏狂往往激眾怒,而我戲笑方嘻嘻。豈無甘言悅人意,胡塞巨口而不諛。后先顛倒皆類此,愿將斯疾祈君醫,愿將斯疾祈君醫。
八聲甘州 寫紅梅寄錢默存教授。近現代。龍榆生。 看一枝、春色逐人來,雙臉暈潮妝。對遙山斜睇,修篁倦倚,照影寒塘。曾是霜侵雪壓,歲月去堂堂。留得芳心在,省識東皇。撩撥何郎詩興,便胡沙掃盡,難近昭陽。甚才通一顧,贏得幾回腸。是冰肌、何曾點污,記那回、憔悴損容光。橫斜影,映簪花格,淡月昏黃。
俚言奉送大司徒白翁畢老先生晝錦。明代。孫之獬。 石頭王氣藉公揚,突爾縣車鬢未蒼。供茹芝探四皓紫,欲分金乏雨疏黃。勒名鼎上蟲魚瘦,賜浣湖中煙月長。只恐東山棲不穩,九州轉運苦戎羌。
勸農二首奉呈同官諸丈 其一。。陳淳祖。 勸農事云畢,晴日足登山。山高翠微上,坐見人境閒。天目有修眉,洞庭無狂瀾。田疇井畫見,布谷行相關。村村自花柳,流水春風顏。周行撫泉石,碧匣開潺湲。尚想讀書聲,猶在松樹間。此事已難會,沂水何時還。朗吟蘇仙語,明月下前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