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瓏影。山枕隱秾妝,綠檀金鳳凰。
兩蛾(é)愁黛淺,故國吳宮遠。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菩薩蠻·竹風輕動庭除冷。唐代。溫庭筠。 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瓏影。山枕隱秾妝,綠檀金鳳凰。兩蛾(é)愁黛淺,故國吳宮遠。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竹梢掠過石階上,帶來陣陣寒風,搖碎珠簾上玲瓏的月光。山枕隱去了她的濃妝,只看見綠檀枕端,畫著一對描金的鳳凰。
蛾眉淡淡地簇擁著憂傷,她雖身在吳宮,心兒卻在遙遠的故鄉(xiāng)。恨春去匆匆春情更濃,畫樓更漏聲聲敲打著她的無眠,無眠的情思里天邊又泛起了晨光。
⑴菩薩蠻:詞牌名。
⑵除:臺階。張衡《東京賦》:“乃羨公侯卿士,登自東除。”
⑶珠簾月上:是“月上珠簾”的倒裝句。
⑷山枕:枕頭形狀如山。隱:隱沒。又作憑依。《孟子·公孫丑》:“隱幾而臥。”秾妝:即濃妝。
⑸綠檀:指檀枕。金鳳凰:指枕的紋飾。
⑹蛾:眉,猶言蛾眉。
⑺吳宮:吳地的宮闕。此處暗用西施入吳的典故,西施在吳國而思念越國,事見《吳越春秋》等。
⑻殘點聲:即漏壺滴水將盡的聲音。表示天將明時,漏盡更殘。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7
2、房開江 崔黎民.花間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21-22
此詞約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間。《樂府紀聞》記載此事云:“令狐綯假溫庭筠手撰二十闋以進。”據此,《菩薩蠻》諸闋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進獻唐宣宗之作。
參考資料:
1、聶安福導讀.溫庭筠詞集 韋莊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1
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此詞寫春愁春恨。與溫詞中的人物身份大多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詞的抒情主人公則是一位幽居深宮的女子。詞的上片仍從景物環(huán)境寫起。這是一個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里的付林在輕柔的夜風吹拂下沙沙作響,婆娑的竹影使庭院變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潔的月光透過珍珠簾子灑照進來,在地上投下玲瓏斑駁的影子。隨著月光的指引,方顯現出倚憑山枕而臥的女主人公。與另一首同調之作《菩薩蠻·夜來皓月才當午》所寫“深處麝煙長,臥時留薄妝”的情景相似,這位倚枕而臥的女子留著“秾妝”,戴著鳳凰金釵,隱約透露出她有所期盼的幽微心理。下片則將描寫的筆觸繼續(xù)沿著女子的客顏妝飾,進而深入她的內心世界。一雙用青黛描畫的蛾眉,經過輾轉無眠的煎熬已經變得顏色淺淡,眉宇間流溢著愁思,原來她思念的故土——吳國的宮殿已經十分遙遠。至此,抒情主人公方顯露她的廬山真面目:原來她是一個遠離故國的宮女。這令讀者聯(lián)想起春秋末期被越王勾踐作為政治誘餌獻給吳王夫差的越國美女西施。詞的末尾,又借拂曉前從畫樓外傳來的更漏殘點之聲,抒寫女主人公纏綿無盡的春恨與愁情。
通觀全詞,山枕、秾妝、綠檀、金鳳凰之類有關居處環(huán)境和容顏妝飾的描寫,仍不脫脂粉氣息,但竹風、審月、殘點等景物意象的渲染烘托,則構筑了一個凄清幽微的藝術境界,用以抒寫女主人公幽怨感傷之情,情致深婉,意境渾成。此詞雖然寫得是宮怨,但從主人公的怨恨聲中,似乎還可以感覺到作者對現實的某些不滿之情。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題王晉卿所藏鄭虔著色山水圖。宋代。曾肇。 曾訪江南鳥爪仙,誤隨塵網落人間。紅泉碧澗春風里,尚記麻源谷口山。
燕堂詩。宋代。蔡茲。 世情日澆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脫簪。一世簡編胎后葉,百年香火奉先心。詩緣好句須親錄,酒到濃時輒倩斟。於此更無關意事,時攜諸幼步花陰。
次韻楊侯見送游五峰。宋代。郭祥正。 飄然忽作五峰游,三伏誰知冷似秋。為在深云更深處,手提白羽看泉流。
秋聲八詠用杜公部秋興八首韻。清代。徐宗干。 峰巒一抹襯秋暉,古木蕭疏露翠微。猿抱懸崖千丈嘯,鴉棲落葉半天飛。梵音泉石心思徹,詩境匡廬面目違。絕頂百圍吟遠籟,尚留紅樹帶霜肥。
山居詩二十四首 其四。唐代。貫休。 萬境忘機是道華,碧芙蓉里日空斜。幽深有徑通仙窟,寂寞無人落異花。掣電浮云真好喻,如龍似鳳不須誇。君看江上英雄冢,只有松根與柏槎。
和彥猷在華亭賦十題依韻·吳王獵場。宋代。韓維。 吳王昔用武,所樂惟干戈。安知圣人間,祝網解其羅。朝行數田護,暮返論戰(zhàn)多。千載亦何有,柔桑陰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