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片片沉醉于動人的秋色,碧溪潺潺在夜里彈奏起琴弦。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來,凄風苦雨無限讓人度日如年。
葉:一作“樹”。
碧溪:綠色的溪流。
佳期:美好的時光。
杳(yǎo):昏暗、遙遠,沒有盡頭。
這首詩最早錄載于《樹萱錄》。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魏慶之《詩人玉屑》都轉錄了《樹萱錄》的記載。前者把此詩列入“鬼詩”類,后者則列為“靈異”類。《全唐詩》的編者在收錄此詩時,刪去了《樹萱錄》關于其事的記載,題其作者為“湘驛女子”。
參考資料:
1、鄧光禮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86-1387
此詩首句“紅葉醉秋色”五字,用重彩繪出一幅楓葉爛漫、秋色正濃的畫面。那優美的景色,宜人的氣候,令人心醉神馳。“霜葉紅于二月花”是描寫秋色的名句,然“紅葉醉秋色”的境界,卻也別具韻味。詩人用一“醉”字,把“紅葉”與“秋色”聯系起來,使抽象的秋色具體可感,描繪了一幅美麗絢爛的秋景圖。用字精煉,以少總多。
次句“碧溪彈夜弦”,也寫得情韻縈繞,優美動人。白晝消逝,夜幕降臨,楓林隱去,碧藍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動,宛然在彈奏一支樂曲,如泣如訴,打破了這也的寂靜。夜色如水,不可能不動人情思。這里,“碧”是個訴諸視覺的顏色字。在一般的夜晚,是無法分辨水色的。只有憑借天空的明月,身臨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見得真實,辨得清楚。“彈”字下得也很妙。它不僅寫出溪流富有音樂般的詩韻,而且以動襯靜,把一個萬籟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詩雖未寫月,卻自有一輪明月朗照;未寫人,卻有一個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寫情,卻有一縷悲哀寂寞的情絲,從“夜弦”的曲調中輕輕流出,如泣如訴,縈回耳際。這種虛中見實、實中見虛的寫法,筆墨精當,含蘊豐富,營造了一種寧靜、幽邃的氛圍。
后兩句抒情。主人公終于吐出了自己的心聲:那曾經有過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心愛的人兒再也不會和自己共度美好快樂的時光。陪伴自己的只能是那漫長的凄風苦雨、度日如年的生活。這兩句直言不諱地把這位徘徊于月下溪畔的女子內心的秘密,和盤托出。原來她是位失戀的女子,曾有過幸福的愛情,而此時,“佳期”卻一去不復返了。可是這位多情女子還像過去一樣熱戀著愛人。在楓葉如醉、碧溪夜月的環境中,她徘徊著,回憶著,祈望著,等待著,從原野來到溪邊,從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佳期不可再”,寥寥五字,把這位滿懷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絕望的深淵。她想:“今后的生活又將如何呢?”回答是:“風雨杳如年。”風雨如晦,度日如年,未來的日子是渺茫、悲涼、凄迷的。如果把這里的“風雨”理解為社會“風雨”的話,那么這詩所寫的愛情悲劇,就具有更廣泛深刻的社會意義了。
這首詩語短情深,措辭委婉而造語清麗。詩人善于選擇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種迷離愁苦的詩境。詩中以景襯情,情與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湘驛女子:生平不詳。唐代詩人,著有一詩甚為有名。諸多文學作品中均有記錄《全唐詩》作者亦將此詩選編于內。 ...
湘驛女子。 湘驛女子:生平不詳。唐代詩人,著有一詩甚為有名。諸多文學作品中均有記錄《全唐詩》作者亦將此詩選編于內。
仙居閣。宋代。沈遼。 鶴馭已歸三十春,至今重閣無纖塵。蟠桃誰知天上事,白骨不駐城中人。門外江流似平昔,林間鳥雀空悲辛。當時留侯強辟谷,黃石老翁悟終身。
長句和平見治音,京華猶記盍朋簪。聲傳珠履星辰近,影動金蓮雨露深。
云樹有圖憑鷹寄,春山無伴聽鶯吟。懸知兩地看明月,愛國憂民共此心。
詹尚書同文以堵文明所作云樹圖寄徐大參復初仍寄以詩因次其韻。元代。凌云翰。 長句和平見治音,京華猶記盍朋簪。聲傳珠履星辰近,影動金蓮雨露深。云樹有圖憑鷹寄,春山無伴聽鶯吟。懸知兩地看明月,愛國憂民共此心。
紹興中與陳魯山王季夷從兄仲高以重九日同游。宋代。陸游。 重樓杰閣倚虛空,紅日蒼煙正郁蔥。鄉國歸來渾似鶴,交朋零落不成龍。人生真與夢何挍,我輩故應情所鍾。淚漬清詩卻回棹,不眠一夜聽鳴蛩。
東侍御園亭(二首)。明代。康海。 燕家小妓石榴裙,笑酌雚把似君。玉面未從花里出,瑤箏先向月中聞。
洪鐘歌。宋代。釋印肅。 昭文昭文施一鐘,懸空隨叩警盲聾。圓音不斷周沙界,純體金剛空不空。雖含響,擊即通,十方諸佛應聲中。天龍八部生忻悅,外道魔軍失卻蹤。此圓器,大神功,上祝皇王壽不窮。日月長輝邦國靜,臣忠子孝續堯風。昏者醒,愚者聰,民歌鼓腹意和濃。地水火風和一性,剎塵無間體含融。包聲印頑空,鳥樹巖巒風月同。秦時何必驅山鐸,大振金鈴總脫空。時節至,自相逢,肯信無心達本宗。和同一族輸金玉,回向南泉鑄此種。黃昏裹,五更中,下下無空徹底通。近祖遠宗迷識解,聞歸凈土禮金容。涅槃侶,契心同,個個全音贊此功。顯理揚真無二聽,含靈蠢動一時通。受者法,施者空,且無地獄與洋銅。孝子順孫光遠慶,昭文千古振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