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久在廬、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處無間,嵒信頻及,許為主人,欣然適會本意。當冀長往不返,欲便舉家就之,兼書共游,因有此贈。
家本紫云山,道風未淪落。
沉懷丹丘志,沖賞歸寂寞。
朅來游閩荒,捫涉窮禹鑿。
夤緣泛潮海,偃蹇陟廬霍。
憑雷躡天窗,弄景憩霞閣。
且欣登眺美,頗愜隱淪諾。
三山曠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潁,高義炳丹雘。
滅跡遺紛囂,終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羨朝市樂。
偶與真意并,頓覺世情薄。
爾能折芳桂,吾亦采蘭若。
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
提攜訪神仙,從此煉金藥。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唐代。李白。 白久在廬、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處無間,嵒信頻及,許為主人,欣然適會本意。當冀長往不返,欲便舉家就之,兼書共游,因有此贈。家本紫云山,道風未淪落。沉懷丹丘志,沖賞歸寂寞。朅來游閩荒,捫涉窮禹鑿。夤緣泛潮海,偃蹇陟廬霍。憑雷躡天窗,弄景憩霞閣。且欣登眺美,頗愜隱淪諾。三山曠幽期,四岳聊所托。故人契嵩潁,高義炳丹雘。滅跡遺紛囂,終言本峰壑。自矜林湍好,不羨朝市樂。偶與真意并,頓覺世情薄。爾能折芳桂,吾亦采蘭若。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提攜訪神仙,從此煉金藥。
我原本住在四川紫云山,家父與我都一直喜歡道家精神。
常常想歸隱山林,喜歡空靈沉寂的環境。
離開故鄉來到閩越一帶尋找大禹等的仙跡。
攀登高山,泛舟滄海,又來到廬山霍山修煉。
借助雷聲打開人的天耳,遠聽千里之外;居高閣玩賞霞光云影。
很喜歡登高一覽美景,也喜愛這種隱居生活。
在三山四岳中度過美好的時光。
老朋友元丹丘素來住在嵩山與潁水,高尚的道行連皇家都知道。
不與塵世來往,斷絕俗風騷擾,自言山林中人。
珍惜山林美趣,不羨慕俗世的歡樂。
突然與真意相偶合,發現天機,便感覺世間的一切都索然無味。
你喜歡采擷桂枝的高潔,我也喜歡收納蘭草之清馨。
我的愛人喜歡求仙,我女兒也好道。
我們志同道合,相互幫助,一起修煉,一起升天。
⑴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南康二府界內。霍山,在今江南廬州界內。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洛陽、鞏、密四縣界內。
⑵紫云山:在綿州彰明縣西南四十里,峰巒環秀,古木樛翠,地里書謂常有紫云結其上,故名。其北為天倉,為龍洞;其東為風洞,為仙人青龍洞,為露香臺;其西為蟆頤,為白云洞;其南為天臺,為帝舜洞,為桃溪源,為天生橋。有道宮建其中,名崇仙觀,觀中有黃箓寶宮,世傳為公元736年(唐開元二十四年)神人由他山徙置于此,宮之三十六柱皆檀木,鐵繩隱跡在焉。此山地志不載,宋魏鶴山作記,載集中。太白生于綿州,所謂家本紫云山者,蓋謂是山。
⑶《梁書》:“道風素論,坐鎮雅俗。”
⑷《楚辭》:“仍羽入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
⑸閩,今福建地,在唐時為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五郡之地。東甌與閩地相連接,在唐時為溫州、臺州、處州三郡之地。秦時立閩中都,合東甌在內。至漢始分東甌,以立東海王。太白生平未嘗入閩,而溫、臺、處三州則游歷多見于詩歌,疑此詩所謂“閩荒”者,指東甌之地而言也。
⑹《說苑》:禹鑿龍門,辟伊闕,平治水土。
⑺左思《吳都賦》:“夤緣山岳之岊。”
⑻三山:謂海中三神山。
⑼《左傳》:四岳三涂。杜預注:四岳,東岳岱,西岳華,南岳衡,北岳恒。蓋古稱四岳,不兼中岳在內,后世兼中岳而言,故稱五岳也。
⑽《史記·扁鵲傳》:“竊聞高義之日久矣。”
⑾《尚書·梓材》:“惟其涂丹雘。”孔穎達《正義》:雘,是采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炳丹雘”即炳若丹青之義。
⑿顏延年詩:“芬馥歇蘭若。”李周翰注:“蘭若,香草,幽蘭、杜若也。”
⒀金藥:金丹,上藥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盆池。宋代。陸游。 雨送疏疏響,風吹細細紋。猶稀綠萍點,已映小魚群。傍有一拳石,又生膚寸云。我來閑照影,一笑整綸巾。
靜樂。元代。丁鶴年。 高人嗟逝矣,靜樂尚求詩。豈意無為道,翻成罔極悲。二難勤繼述,一默付希夷。飲水心愈潔,看山意更遲。傷烏營冢日,吊鶴造廬時。霜露增新感,煙霞遂宿期。閉門春事去,隱幾午陰移。未墜青云志,仍工白雪詞。每憐司馬病,深忝叔牙知。慚愧無佳句,緘題慰孝思。
錢江歸舟。清代。王泰偕。 道出錢塘江,十里無頑壤。斗然怒潮來,激岸成滉瀁。波勢倏低昂,帆影隨俯仰。蛟涎濺衣濕,鹢舟蕩人晃。峽危疑五丁,石削強千丈。穿漏虞崩奔,迥旋益惝恍。境險禽鳥稀,氣盛魚龍養。乾坤渺一身,陡覺心神暢。碧血認孤墳,千秋結遐想。歷歷平江堡,昔年資保障。犀軍射潮跡,滅沒勞揣象。夕陽崦嵫下,皓月海門上。沿洄溯前川,漁歌厲清響。
重五日入山由苗栗至大湖。。梁成楠。 溪行有深湍,山行無寸土。當暑踐炎石,似魚游熱釜。對嶺見深林,林深防猛虎。殺人飲其血,手把髑髏舞。
送別阿嫂(1) 其二。。費墨娟。 送客逢春可自由,心隨湖水共悠悠。可能相別還相憶,一夕橫塘似舊游。
寓鐘寶潭解館二首 其二。元代。胡天游。 昔我之來柳依依,今我之別山川落葉聲離離。停杯撫劍不能別,此別不飲將何如。長魚橫盤尾如帚,六龍行炙膳夫手。我自長歌子有酒,男兒快意三百杯。何須交臂令心哀,北風吹人歸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