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
南鄉子·岸遠沙平。唐代。歐陽炯。 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
江岸遠處,平平的沙灘,夕陽照著歸路,歸路上晚霞燦爛。一只孔雀臨水自賞,敞開的翠尾七彩斑斕。路上的腳步似把它驚動,誰知它認得行人開屏依然。
南鄉子,詞牌名,又名《好離鄉》、《蕉葉怨》,唐教坊曲,原為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后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雙調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歸路:回家的路。
自憐:自愛。金翠尾:毛色艷麗的尾羽。
臨水:言孔雀臨水照影。
參考資料:
1、錢國蓮 等 .花間詞全集 :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2 :125 .
2、房開江 崔黎民 .花間集全譯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0 :378-379 .
3、陳如江 .花間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378-379 .
這首詞詠的是難過風光中的原野暮色。朝與暮作為特定內容可以有昂揚向上和頹廢沒落的寓意,但作為自然景色卻都很美,旭日和夕陽,朝霞和晚霞,絢麗而富于變化,都能激起人們的美感。在古典文學中寫暮色的名句、名作是不少的,歐陽炯能寓奇于變,寫景抒情,與前人不相因襲,具有藝術魅力,他寫南國新異景物,是出于妍雅之筆。這一首像一幅旅人暮歸圖。
“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詞一開頭雖無一字寫河,而河已突現在畫面。從遠岸、沙灘,人們不難意識到附近有一條魚歸路曲折并行的河流。岸之“遠”,“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覺,所以詞雖未直接寫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現在畫面上了。然后詞人著一“歸”字,使他的活動內容更為具體,而且能引起人的豐富聯想。至于“日斜”、“晚霞明”,既點明了歸途的時間,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應當說這兩句十一個字已把旅人暮歸的背景表現得頗有畫意了。下面三句則是畫面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寫,它使暮景帶上了鮮明的個性特征:“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這景象只有南國才有。
孔雀的珍奇美麗,自古為人稱道。屈原《九歌》描寫少司命華麗的車蓋,已提到以孔雀羽為飾。歐陽炯寫的不是人工飼養的孔雀,而是野生孔雀。他寫旅人忽見河邊孔雀開屏,它那徘徊四顧的神氣,儼然自憐其尾。孔雀長期未受人們侵擾,與人相狎,所以盡管起初被旅人的腳步聲嚇了一跳,但看看旅人又馬上鎮靜下來,并沒有拖著長尾飛去。
這首詞,從押韻看,它先用平韻,后用仄韻,給人以音律變化之美。整首詞重視創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勝多之妙。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職為中書舍人。據《宣和畫譜》載,他事孟昶時歷任翰林學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隨孟昶降宋后,授為散騎常侍,工詩文,特別長于詞,又善長笛,是花間派重要作家。 ...
歐陽炯。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職為中書舍人。據《宣和畫譜》載,他事孟昶時歷任翰林學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隨孟昶降宋后,授為散騎常侍,工詩文,特別長于詞,又善長笛,是花間派重要作家。
送李知章下第歸河北。宋代。晁補之。 斗雞擊劍鄴王臺,萬古英雄死不埋。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螢白首亦常材。
好因魴鯉答枯魚,總覺蛩蛩念巨虛。白日懷人當檻坐,紅云羨爾對江居。
身名莫笑中條叟,鄉里須乘下澤車。丙舍一椽松數尺,未妨他日訪吾廬。
送繆公子公儼之江浦兼簡孫大淵如三首 其三。清代。洪亮吉。 好因魴鯉答枯魚,總覺蛩蛩念巨虛。白日懷人當檻坐,紅云羨爾對江居。身名莫笑中條叟,鄉里須乘下澤車。丙舍一椽松數尺,未妨他日訪吾廬。
錦江綠。長想秦城在目。瞿塘上、春水艤船,十二遙峰翠如簇。
羈懷未易觸。斜日平原散牧。潘郎愛,年少宦游,遮莫吳霜鬢邊撲。
蘭陵王 其二 王彥強以暮春有懷吳中故居之作見示,此公蜀故家,因以蜀語次韻答之。元代。邵亨貞。 錦江綠。長想秦城在目。瞿塘上、春水艤船,十二遙峰翠如簇。羈懷未易觸。斜日平原散牧。潘郎愛,年少宦游,遮莫吳霜鬢邊撲。名家舊韋曲。記雨臥叢花,春覆慈竹。東來重問烏衣屋。愁濯錦人遠,剪燈窗靜,歸心偏是夢里速。更題柱曾卜。凄獨。帶移束。正驛路騮嘶,煙浦帆宿。遨頭風度猶能續。盡客館歌舞,故人醽醁。薛濤箋上,寫恨處,字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