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比多難,高官皆武臣。
幽燕通使者,岳牧用詞人。
國待賢良急,君當拔擢新。
佩刀成氣象,行蓋出風塵。
戰伐乾坤破,瘡痍府庫貧。
眾寮宜潔白,萬役但平均!
霄漢瞻佳士,泥涂任此身。
秋天正搖落,回首大江濱!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唐代。杜甫。 王室比多難,高官皆武臣。幽燕通使者,岳牧用詞人。國待賢良急,君當拔擢新。佩刀成氣象,行蓋出風塵。戰伐乾坤破,瘡痍府庫貧。眾寮宜潔白,萬役但平均!霄漢瞻佳士,泥涂任此身。秋天正搖落,回首大江濱!
朝廷近來困難很多,高官都由武官出任。
戰亂已平形勢很好,州郡長官多用文人。
國家急需賢良之才,你就首批得到提升。
你的才干氣度不凡,驅車赴任路途艱辛。
連年戰爭國家破敗,人民困苦府庫赤貧。
大家做官應該廉潔,各種徭役都要平均。
看你扶搖青云直上,我在草野任度平生。
秋天草木凋殘零落,記住江邊送別之情。
路使君:東漢稱太守為使君,在唐代就是刺史。
王室:朝廷,指國家。比:近來。多難:安史之亂。
幽燕:指古幽州、燕國一帶,即今河北省北部,這里曾是安史叛軍的老巢。通使者:朝廷使命能夠通行。
岳牧:泛稱封疆大吏。相傳堯、舜時期分了四岳十二牧的官職,后來泛指州郡官為岳牧。詞人:文人,這里專指路使君。
拔擢(zhuó):選拔提升。
佩刀:《晉書·王祥傳》:“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謂祥曰:“茍非其人,刀或為害。聊有公輔之量,故可相與。”呂虔時為徐州刺史,這里用其事,意在暗點路使君的郡守身份及威儀。
行蓋:車蓋。出風塵:謂蜀亂頻仍,風塵未息,其赴任將出入風塵之間。
瘡痍(chuāng yí):民生凋敝。
寮(liáo):同僚。潔白:廉潔清白。“萬役”句:謂勞役、軍役等,必須公正持平,勿畏豪強。
霄(xiāo)漢:謂高空。霄:云霄。漢:天河。此句喻路使君之升騰。
泥涂:猶言草野,比喻低下的地位,詩人以此自指。
搖落:凋殘,零落。
大江:此指梓州涪江。
參考資料:
1、(唐)杜甫著.杜甫詩集 插圖本 增訂版:鳳凰出版社,2013.07:第167頁
2、蕭楓,桑希臣編.唐詩宋詞元曲 一:線裝書局,2002.01:第410頁
3、彭詩瑯主編.《杜甫集 李煜集》: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3:第96頁
4、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129頁-第130頁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秋,時杜甫在閬州(今四川閬中縣)。詩中敘述了簡用文人的理由,并鼓舞路使君能夠銳意進取,堅持清白的操守,魏國為民,匡扶天下。
參考資料:
1、山東大學中文系 古典文學教研室選注.杜甫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08月北京第1版:第211頁
詩的前四句寫國家近來經常發生戰亂,朝廷著急賞功平亂,因此武將多在高位,當時的地方長官也多是由武將擔任。如今安史之亂已平,因此朝廷開始簡用文人,意在提醒路使君重視這一次的簡用。
接下來兩句說現在國家急需賢能的良臣,你應該很快被提拔的。朝廷由武臣兼領到簡用詞人,這是一個新的轉變,因此說“新”。這兩句寫得冠冕、大氣,意在鼓舞路使君,為其行壯色。因為當時文人多不敢領郡,所以杜甫有“領郡輒無色”的話。這句是用古人期待路使君。下兩句寫戰禍的慘烈后,說明官府對百姓的剝削。接下來四句承上句,說官吏應該廉潔,百姓也不要懼怕豪強,只要你能做一個被人敬仰的刺史,我即便窮途潦倒也沒有關系。
詩的最后兩句點明送別的時間和地點,在秋天的大江畔。這個場景別有深意,一方面,詩人希望路使君能夠聽從自己的勸諫,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廉吏;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對國事的擔憂,“回首大江”這個場景極具感染力。【6】?
杜甫贈人之作,對于“為民上者”都各有殷切的期望,歸結于愛國愛民。在送路使君之前一年,送嚴武入朝有詩,其結句云:“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直以大義相要。王嗣奭云:“公與嚴公交契厚矣,十韻不及私情,而結以‘臨危莫愛身’,道義之交如此。”在送路使君后,贈王契侍御也有詩,長達四十韻,有句云:“要聞除猰?,休作畫麒麟。”《鏡銓》注云:“上句勉其立功,下句戒其尸位。”又送高常侍云:“今日朝廷須汲黯”。汲黯乃漢武帝時直臣,漢武帝稱之為“社稷之臣”。杜公深感自己生平的政治理想和抱負未能實現,惟有寄希望于國之重臣以及地方官吏。故每當送人入朝或赴任時,無論親疏,總是或顯或隱、或直或婉地通過所贈詩篇而致其懇切期望之至意。故讀送路使君詩而聯想及詩人在蜀中的其他贈送之作,就可以明白詩人其愛國愛民的一片苦心了。
篇末兩聯,自是謙己而尊人,感物而寓意。“霄漢瞻佳士,泥涂任此身”。身在泥涂,哪還有什么作為,“詩酒尚堪驅使在”,也只有任運而行;瞻佳士于霄漢,或當大有作為,也可引以自慰了。“秋天正搖落,回首大江濱”。點出了季節和地方,感慨萬端,馀情不盡,托情于景,以景寫心,尺幅中有千里之勢,篇終接混茫,讀者當于反復詠誦之中有所自得。此詩首四句起,末四句結,中間八句為腹心,“眾寮宜潔白”一聯,尤為重要。此詩結構謹嚴,語言質樸,對仗精工,而內涵力量甚大,境界很高,氣渾旨深。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野望。近現代。曹敏。 芳草郊原極望迷,武陵何處是清溪。春花憔悴驚風雨,野市蕭條泣鼓鼙。虎入平陽煙景改,塵生滄海暮云低。誰銷天下兵戈氣,化作晴空五色霓。
送李宰免監鎮之官浙西。宋代。釋寶曇。 我自歸帆急鼓催,君先一騎抗塵回。誰知北海樽罍底,親見東軒長老來。執手試聽楓葉下,打門終待藕花開。孤燈一曲無公事,萬卷吾伊亦壯哉。
秋日二首 其一。宋代。孫覿。 豆熟連村雨葉黃,粳肥蘸水露華香。涼蟬已抱寒莖槁,凍蝶猶穿晚菊忙。
六月二日客途逢亡內期日二首 其二。明代。黃省曾。 去年愁里客京華,今日逢期不在家。桂醴蘭肴□里奠,遙懸淚眼灑天涯。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五。宋代。汪元量。 銷金帳下忽天明,夢里無情亦有情。何處亂山可埋骨,暫時相對坐調笙。
式閭過里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灶,孤臣詞賦痛浮湘。
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
二月十二日過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馬頭嶺,鑄兵殘灶。屈氏子孫出示先生遺像,謹題二首 其一。。黃節。 式閭過里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灶,孤臣詞賦痛浮湘。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