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生西望憶京華,湘浦南遷莫怨嗟。
圣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
巴陵贈賈舍人。唐代。李白。 賈生西望憶京華,湘浦南遷莫怨嗟。圣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
賈生您舉首西眺憶念京華,如今遷滴湘水之浦可別怨嗟。
當今圣上恩典甚于漢文帝,憐愛您而未把您遷謫到長沙。
巴陵:即岳州,在今岳陽市。賈舍人:詩人賈至,天寶末為中書舍人,乾元元年(758)出為汝州刺史,二年貶岳州司馬,在巴陵與李白相遇。⑵賈生:即西漢人賈誼。這里以賈誼比賈至。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稱。
湘浦:湘江邊。南遷:被貶謫、流放到南方。怨嗟:怨恨嘆息。
圣主:泛稱英明的天子。此處有諷刺意味。漢文帝:賈誼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為博士,遷至太中大夫后受排擠,為長沙王太傅。
長沙:在巴陵南,離京師更遠。漢文帝時賈誼被謫往長沙。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36
賈至字幼鄰,洛陽人,是與李白同時代的詩人和散文家。唐玄宗幸蜀時,他曾任中書舍人,知制誥,在唐肅宗乾元年間,被貶為岳州司馬(岳州即今湖南省岳陽市)。此時李白正在巴陵游歷,遇見了他,見他心情十分苦悶,便作了這首詩贈送給他。詩中依然以他未貶前的官銜尊稱他“賈舍人”。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159-160
唐人作詩,常常喜歡把歷史上與現實中有同種遭遇的人聯系在一起。因西漢的賈誼是洛陽人,能文,曾被貶長沙太傅,而賈至不僅與他同姓,而且同為洛陽人,也擅長作文,被貶岳州的地方與長沙也很相近,因此詩人開首就以賈誼來比賈至。由于西漢和唐代的京城都在長安,位在岳陽、長沙的西北面,故詩中稱“西望”。而賈誼、賈至本來都是朝中京官,都是由京城被貶而出,但又時時關心朝政的狀況,因此詩中又用上了“憶京華”三字,這一“望”一“憶”二字,實際上已將賈至當時被貶后的失意而又關心朝政的復雜心理揭示了出來。
正因為賈至當時失意怨望,卻又時時地向往著京城,故而詩人在第二句中就開始勸慰起友人,既然已被南貶遷徙到湘浦這地方來了,就不要再去哀怨嗟嘆了,次句中的“莫怨嗟”三字,完全是從首句“西望憶京華”中來的;因為“望”、“憶”之中有怨嗟意,所以才勸其“莫怨嗟”。
李白既然是勸慰朋友,總不能空口相勸,最好能找出一些勸慰的話或事來,這樣對朋友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于是詩人想到:賈至雖然被唐肅宗貶至岳陽,但岳陽畢竟在長沙的北面,距離京城要比長沙近些,從這一點上來說,唐肅宗還不算太薄情,他至少沒像漢文帝那樣把賈至貶到長沙。于是,末二句中有所謂的“圣主恩深”、“憐君”等,都是從這個意思上來說的,都是一些寬慰之詞,并不意味李白認為唐肅宗就是明君。相反,詩中話中有話,那唐肅宗與漢文帝的做法實只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差,屈才則同。這諷刺意味是十分委婉而深長的。
此詩一無華詞,二無想象,卻一氣流走,天然成韻,既有著關切同情,又有著安慰寬解和委婉的措意,充溢著詩人對被貶友人的一片真摯之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望中條。唐代。唐彥謙。 虞鄉縣西郭,改觀揖中條。第蓄終南小,交□□□遙。崦深應有寺,峰近恐通橋。為語前村叟,他時寄采樵。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送漢節,凜凜和霜威。皇華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須疑。
淮浦歌三章為太仆楊敬之作 其一。明代。邊貢。 淮浦泱泱淮水流,月明長照浦中樓。白鶴青猿好相訪,主人今只在滁州。
華陰二蓮歌 其四。清代。屈大均。 萬仞蓮花掛碧天,飛來蒼翠玉樓前。美人雙倚仙人掌,舞袖回風絕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