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知清凈理,日與人群疏。
將候遠山僧,先期掃弊廬。
果從云峰里,顧我蓬蒿居。
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
燃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
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
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
飯覆釜山僧。唐代。王維。 晚知清凈理,日與人群疏。將候遠山僧,先期掃弊廬。果從云峰里,顧我蓬蒿居。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燃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
晚上知道了清凈的佛理,白天便遠離人群。
等著遠方覆釜山的僧人,預先打掃自己的房子。
僧人們從云峰中降臨,來到我的雜亂的居所。
我們坐在鋪草上吃松果,點燃香爐觀看佛經。
燃著燈白天將要結束,敲起磬夜晚剛剛開始。
一旦悟到了寂滅的快樂,這一生都覺閑余安寧。
也不必再想歸隱了,人生和世間都是空虛的。
飯:施飯食給人。覆釜山:山的名字,有此名的山不止一處,一說是荊山,在今河南靈寶,一說在長安。
清凈:佛家用語,指遠離惡性和煩惱。
弊廬:謙稱自己的居室。
蓬蒿居:長滿了蓬蒿的居所,或言居所在蓬蒿中,自謙。
藉草:以草為鋪墊物。這里指坐在鋪草上進食。松屑:松子,松樹的果實。一說為松花。此句意謂:高僧們不需要什么美食招待。
磬(qìng):僧人所用的一種法器,做法事或誦經時,擊而鳴之。
寂:寂滅,佛教用語,意為度脫生死,入寂靜無為、涅檠再生之境地。此句意謂一旦覺悟了“寂滅”之佛理,此生就閑余安寧了。
歸:指棄官歸田。
身世:指人生和世間。
參考資料:
1、王志清撰;袁行霈主編;劉躍進副主編.王維詩選:商務印書館,2015.04:218-219
2、傅東華選注;馬卉彥校訂.王維詩:崇文書局,2014.09:19
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已不可考,大約是作者晚年在京師所作。《舊唐書·王維傳》載:“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在京師日飯十數名僧,以玄淡為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此詩就是描寫了“飯僧”一事。
參考資料:
1、王志清撰;袁行霈主編;劉躍進副主編.王維詩選:商務印書館,2015.04:218-219
全詩共十四句。開頭的四句,是自寫,寫自己飯僧前的忙碌。飯僧成為王維晚年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今日,他所迎的是遠道而來的高僧,故而特別地殷勤而隆重。“先期掃弊廬”,詩人提前打掃房屋,就為了等候這些遠行而來的僧人。
中間六句,寫“云峰里”來的高僧。覆釜山的高僧們終于被盼來了。這些僧人們果然不同凡俗,他們的物質需求極低,卻異常地虔誠,也異常地專注,除了看道書、誦佛經外,連自己的存在也忘記了。
最后四句是寫禪悟。“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二句,寫其徹悟。詩人在與高僧們的交流中,享受空門、山林的幽寂之樂。參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空”(《金剛般若經》)的禪宗要義,徹悟到真正的樂事乃寂滅與涅檗,明心見性,即事而真,達到了一種超現實的“湛然常寂”的境界禪宗圓通靜達的啟悟。這也使其除去了一切世俗妄念的執,因此,現實中的生命與物質便空幻虛無而顯得不重要了,生成了“思歸何必深”的處世遇物的生存智慧。這樣的收束,類似謝靈運詩的玄言尾巴。其實,王維詩中也有些這樣的“尾巴”,因為他也太想將自己的禪悟禪悅直白地表達出來,并傳達給世人。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春日送立雨叔讀書赤橋四首 其一。明代。佘翔。 花發江城二月天,木蘭流水赤橋前。扁舟載得青箱去,揚子亭中日草玄。
憶遠曲。唐代。元稹。 憶遠曲,郎身不遠郎心遠。沙隨郎飯俱在匙,郎意看沙那比飯。水中書字無字痕,君心暗畫誰會君。況妾事姑姑進止,身去門前同萬里。一家盡是郎腹心,妾似生來無兩耳。妾身何足言,聽妾私勸君。君今夜夜醉何處,姑來伴妾自閉門。嫁夫恨不早,養兒將備老。妾自嫁郎身骨立,老姑為郎求娶妾。妾不忍見姑郎忍見,為郎忍耐看姑面。
菩薩蠻 其三 詠榴有贈。清代。陳去病。 驕陽時節花如火。猩紅一樹裙兒妒。莫說柳三多。多男算是他。并刀和露剖。粒粒相思豆。端的費相思。問伊知不知。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
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又露掠篷低,風銷蠟黯,草草別君去。
邁陂塘 金陵王木齊追送予海上,以詞錄別,依韻和答。清代。程頌萬。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又露掠篷低,風銷蠟黯,草草別君去。人間世,都似看花隔霧。庾郎何必詞賦。卅年爭笑屠龍技,誰共靈修相訴。聊慰汝。盼等到重陽,買棹江南雨。艷才何補。剩十里青溪,二分明月,兜影照離緒。
大風上陶然亭和壁間韻四章 其一。清代。吳曾徯。 塵界何人悟太空,飛鴻回首影匆匆。三千歸路愁吟里,九十春光客夢中。黯淡黃沙昏落照,蕭騷綠葦戰遙風。閒亭借此聊清睡,一任回來鬢發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