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m4sos"><tbody id="m4sos"></tbody></fieldset><fieldset id="m4sos"><tr id="m4sos"></tr></fieldset>
    <samp id="m4sos"></samp>
  • <bdo id="m4sos"><pre id="m4sos"></pre></bdo>
  • <center id="m4sos"></center>

    登飛來峰

    登飛來峰朗讀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飛來山一作:飛來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只緣一作:自緣)

    譯文韻譯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散譯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注釋

    飛來峰:有兩說:一說在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山。唐宋時其中有座應天塔。傳說此峰是從瑯即郡東武縣飛來的,故名飛來峰。一說在今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寺前。

    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為尋。

    聞說:聽說。

    浮云:在山間浮動的云霧。望眼:視線。

    緣:因為。

    參考資料:

    1、高克勤.王安石詩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8

    2、王運熙.歷代詩歌淺解: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216

    3、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84

    4、王文君.古詩名篇選析:未來出版社,1985:59-60

    5、中山大學.王安石詩文選注:廣東人民出版社,1975:207

    6、原建平.初中文言文全解: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195

    登飛來峰創(chuàng)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參考資料:

    1、王運熙.歷代詩歌淺解: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216

    2、中山大學.王安石詩文選注:廣東人民出版社,1975:207

      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前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在寫作手法上,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有寫峰上有千尋之塔,足見其高。此句極寫登臨之高險。承句寫目極之遼遠。承句用典,《玄中記》云:“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以此驗之,則“聞說雞鳴見日升”七字,不僅言其目極萬里,亦且言其聲聞遐邇,頗具氣勢。雖是鋪墊之筆,亦不可等閑視之,實景語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本是“先日出,后天雞鳴”,但王安石不說“聞說日升聽雞鳴”,而說“聞說雞鳴見日升”,則是“先雞鳴,后日升”。詩人用事,常有點化,此固不能以強求平仄,或用事失誤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語,氣勢奪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據吳小如教授考證,西漢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還有一首《讀史有感》的七律,頷聯(lián)云:“當時黯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欲成就大事業(yè),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亂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敗于此。詩人良苦用心,于此詩已見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層”拔高詩境,有高瞻遠矚的氣概。作者點睛之筆,正在結語。若就情境說,語序應是“因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卻倒過來,先說果,后說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說明詩眼的轉換。這雖是作詩的常法,亦見出作者構思的精深。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后者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王安石朗讀
    ()

    猜你喜歡

    清朝耆碩里中聞,敕葬新恩借使君。海上松楸覃雨露,日邊劍舄擁風云。

    茂陵遺草歸時奏,庾嶺寒梅到處芬。知是靈均門下客,大招何處擬騷文。

    ()

    暝發(fā)新昌縣,晨臨赤土隈。

    秋花隨地有,渚雁與云來。

    ()

    神駿飄飄得自閒,天池飛躍下塵寰。青絲絡首誰收得,留與春風十二閑。

    ()

    堯舜垂衣明日月,皋夔論道際風云。須知天地生成德,間世真儒輔圣君。

    ()
    江源

    肩輿一霎度層岡,思欲振衣心未遑。望闕直窮千里目,思鄉(xiāng)欲斷九回腸。

    謾憐我輩身多病,獨喜吾民歲屢穰。此去綦江應不遠,淩晨呼仆束輕裝。

    ()

    講明圣學遠方來,仁宅居安義路開。多少紅塵名利窟,歲時相遇只銜杯。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激情 | 99久久精品国产毛片| 久久国产视频99电影|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亚洲AV无码久久|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蜜臀久久久久99网站| 精品99久久aaa一级毛片|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态图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九九免费高清视频|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r热这里有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久久国产视屏| 久久久网中文字幕|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情|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久久久久18|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