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金朝。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海棠枝間新長出的綠葉層層疊疊的,小花蕾隱匿其間微微泛出些許的紅色。
一定要愛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輕易地盛開,姑且讓桃花李花在春風中盡情綻放吧!
賦:吟詠。
同兒輩賦句:和兒女們一起做關于還沒開放的海棠花的詩。
一重重:一層又一層。形容新生的綠葉茂盛繁密。
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芳心:原指年輕女子的心。這里一語雙關,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兒輩們的心。
輕吐:輕易、隨便地開放。
且教:還是讓。
鬧春風:在春天里爭妍斗艷。
參考資料:
1、李修生.元曲大辭典:鳳凰出版社,2003年:124
詩人作此詩時已入暮年,時金已滅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鄉,抱定了與世無爭的態度,過著遺民生活,他自覺已無能周濟天下,于是只能堅守自已節操,獨善其身。詩句也許從一個側面,借未開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這種心態。
參考資料:
1、李修生.元曲大辭典:鳳凰出版社,2003年:124
詩句寫了深藏于重重新綠之中的、尚未開放而僅僅是“數點紅”的海棠蓓蕾。詩人忠告它“愛惜芳心”,不要輕易地吐蕾。那么,詩人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許,詩人想到了,如果一旦開放,幾場風雨之后,花就會很快墜落、凋零,“林花謝了太匆匆”,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謝落,為了它的長久,詩人寧愿紅蕾深藏。也許,詩人想得更深,認為真正的“芳心”是不應該輕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樣在春風中追逐、嬉鬧,只是一種炫耀,一種淺薄的表現。詩人不希望像“桃李賣陽艷”,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贈韋侍御黃裳》)。總之,詩句雖然用語平易,卻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給我們很多的思考。詩人曾經說過:“動可以周萬物而濟天下,靜可以崇高節而抗浮云。”(《新齋賦》)詩人作此詩時已入暮年,時金已滅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為鄧人作詩》)、“衰年那與世相關”(《已卯端陽日感懷》)的態度,過著遺民生活,他自覺已無能周濟天下,于是只能堅守自己節操,獨善其身。詩人也許從一個側面,借告誡未開之海棠,不要輕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這種心態。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開得晚,而且花朵兒紅白相間,色彩淡雅,深藏在濃密的綠葉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樣,在春天爭相開放,吸引人們的眼球。詩人通過對海棠的描述,贊美海棠潔身自愛,甘于清靜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傳神,它的志趣,無一不感動著我。公歷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開的時候。當然,最早開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斷春風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的歌詠。海棠,開放略晚,先葉后花。當那嫩綠的葉片重重疊起的時候,它的花蕾也才剛剛綻裂花萼,露出花瓣的點點鮮紅。作者所賦的就是這時的海棠。我特別贊嘆作者抓取的時機是那么的準確,觀察的是如此細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卻在后面兩句,贊揚海棠的矜持高潔,不趨時,不與群芳爭艷。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寫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詩暗示、告誡自己的兒女們要穩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樣不輕易顯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內心的純潔。
“芳心”是一個雙關詞語,一層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層是兒女的愛慕之心。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哭張行人睴吉。明代。李東陽。 十載同年淚,因君更滿襟。辭家萬里遠,憂國二毛侵。病減郎官俸,貧揮使者金。平生冰雪操,弦絕為知音。
又題伍相廟。。周南。 廢堞披榛舊,羈臥畢命心。江湖吞故壑,貌相匪斯今。激烈功名在,低徊歲月深。胥門沙衍淺,碑首未應沉。
寄檢法奉議。宋代。彭汝礪。 長春月月與玫瑰,煩近萱堂仔細栽。卻語花開無造次,老親寒食以前來。
伍牧。元代。張翥。 苦戰勤王事,精魂泣鬼雄。壞城兵氣黑,遺鏃血花紅。故老談亡國,明時錄死忠。長吟一搔首,落日鳥呼風。
戲贈樂天、復言(此后三篇同韻)。唐代。元稹。 樂事難逢歲易徂,白頭光景莫令孤。弄濤船更曾觀否,望市樓還有會無。眼力少將尋案牘,心情且強擲梟盧。孫園虎寺隨宜看,不必遙遙羨鏡湖。
贈董士勉歸海州并問訊劉貢寓學正。明代。鄭真。 風云浩渺泛靈槎,三徑歸來菊有花。疏廣宅東天入海,龍且城外水囊沙。賓筵且復成娛樂,帝闕終須拜寵嘉。好語黌宮劉博士,休將簡策問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