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陸放翁集。清代。梁啟超。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梁啟超的《讀陸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變法失敗后出走日本期間,寫的是讀陸游詩集引起的感慨。這里所選的是其中一首。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讀陸放翁集
梁啟超的《讀陸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變法失敗后出走日本期間,寫的是讀陸游詩集引起的感慨。這里所選的是其中一首。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指出千百年來詩壇柔弱不振的總趨勢。在這種柔媚纖弱的風氣籠罩之下,那種剛健雄直的戰斗性和勇于為國家獻身的精神也消亡了。所謂「兵魂銷盡國魂空」是「靡靡風」最突出的表現。作者格外強調這一點,乃在為下兩句蓄勢,抹倒「詩界千年」,正是為了突出一人。「集中十九從軍樂」指詩題給出的《陸放翁集》。在「兵魂銷盡國魂空」的「千年」詩界,唯有陸游的詩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寫衛國從軍的渴望和歡慰的。所以末句「亙古男兒一放翁」,使足筆力推崇陸游是從古至今的詩人中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詩末梁啟超自注云:「中國詩家無不言從軍苦者,惟放翁則慕為國殤,至老不衰」,將詩意說得就更明確了。全詩寫得極為概括凝練,雄直警策,這些都表現為「詩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藝術對比所顯示出的鮮明性。
梁啟超格外推崇愛國主義和為國而戰的「尚武精神」,他認為「中國人無尚武精神」,表現在詩里,則所謂「詩界千年靡靡風」,因而他倡導「詩界革命」,欲改造文學,振作民氣,達到救國拯民的目的。這首詩可說是其發自心聲之作。
梁啟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漢族,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是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
梁啟超。 梁啟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漢族,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是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結客少年場。明代。李攀龍。 翩翩白馬客,游冶長安城。自矜有俠骨,骯臟多交情。羞倚將軍勢,詎借傍人名。利劍一在掌,四海皆弟兄。片言出肝膽,杯酒如平生。恩讎等白日,然諾千金輕。君看少年場,意氣誰縱橫。罵坐亦已粗,探丸非老成。淺之為丈夫,賢豪大所營。長兄推魯連,仲兄推虞卿。小弟處囊中,黽勉荊楚行。但令稱國士,不必取先鳴。
懷息廬和坡翁息軒。明代。李之世。 吾家有息廬,息身未有日。古人悼無聞,四十而五十。百年可例推,想亦無間隙。莫若早回頭,可以息則息。果腹惟三餐,容身祇一席。古昔有良訓,歸當書之壁。
詩偈 其一五九。唐代。龐蘊。 塵六門前喚,無情呼不入。二彼總空空,自然唇不濕。從此絕因緣,葛五隨緣出。惟有空寂舍,圓八同金七。
答盧式。明代。皇甫汸。 王風寖失古,頹波蕩自今。李生陳大雅,劉子抱文心。弱余振鴻藻,高義抗詞林。歸田守玄默,閉關謝沉吟。江左郁華彥,歲暮得盧諶。騄驥思長奮,良樂此相尋。申章粲如玉,感贈重兼金。徒然奉清奏,何由酬賞音。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游靈巖寺。宋代。張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