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西風里,九天鵬鶚飛。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
金字經·夜來西風里。元代。馬致遠。 夜來西風里,九天鵬鶚飛。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
傍晚時分,展翅高飛的大鵬乘著強勁的秋風,翱翔在九天云海之上。而自己卻是一個困居中原的平民百姓,上天無力。可悲呀,這境況不知道故人知不知道?心里有登樓的意愿,但可恨沒有通天的樓梯。
南呂:宮調名,南呂宮為十二宮調之一。金字經:南呂宮曲牌,又名“閱金經”“西番經”,亦可入雙調,定格句式為五五七、一五、三五,七句七韻。
九天:九重天,極言天之高遠。鵬鶚(è):均屬鷹類,此以自謂。鵬,一作“雕”。
中原:泛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布衣:指平民百姓。
登樓意:東漢末王粲依附荊州刺史劉表,不被重用,郁郁不樂,曾登湖北當陽縣城樓,并作《登樓賦》以明志抒懷。
上天梯:隱指進身為官的階梯。
參考資料:
1、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圖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80
2、解玉峰 編注.元曲三百首.北京:中華書局,2016:51
3、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50-51
此曲當作于馬致遠青年時期。當時正當蒙古統(tǒng)一南北之際,他親身經歷了這一動亂的歷史。他可能到過江漢、登過當陽縣的城樓,吊古傷今,想到自己的天涯落魄,于是創(chuàng)作了此曲。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234
馬致遠這首《金字經》寫他投謁不遇、天涯淪落之悲。
此曲以景起興,也有人認為開頭兩句是夢境。接著連續(xù)化用了兩個典故。“九天鵬鶚飛”,隱用了杜甫《奉贈嚴八閣老》“蛟龍得云雨,雕鶚在秋天”的意境。雕鶚搏擊長空,青云得志,恰為下文布衣潦倒的悲慨作一反襯。“困煞中原一布衣”,化用了《下第》的詩句。金朝詩人李汾《下第》詩云:“學劍攻書事兩違,回首三十四年非。東風萬里衡門下,依舊中原一布衣。”“九天”與“中原”一高一下,可謂“霄壤之別”。一個在九天中展翅高飛,一個卻在功名場中“困煞”,構成鮮明的對比。“困煞”又寫出了作者的懊惱與焦灼。他想盡辦法改變命運,卻始終不能如愿以償,只能大嘆一聲“悲”。“悲”作為一字句在此時逼出,恰到好處,頗似從心底里迸發(fā)出的一聲嘆息。作者無奈的心情盡在這“悲”之中。“故人”一句,又添寫出作者此時的孤獨。
作者不甘“困煞”,而又無法解脫的深憤,在末兩句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登樓”補示出詩人抒感的地點,那西風雕鶚正是登高所見的景致,“登樓”又是文人臨高憑眺、感懷起興的習慣舉動,所謂“登茲樓以四望,聊假日以鎖憂”(王粲《登樓賦》)。然而“樓”與“九天”畢竟相去過遠。“恨無上天梯”,既是實情,又是借喻,虛實相兼,增添了全曲悲涼沉郁的氣氛。小令短短七句,將悲秋、不遇、孤獨、失路的種種怨憤盡數(shù)包容,可以見出作者遣詞命意的成熟功力。
這支小令以極其豪邁的語言,表現(xiàn)極其沉痛的情感,使人倍覺其沉痛。馬致遠的前期雖屢遭困頓而豪氣猶在,豪放之中多有層面激抗爭之音,這和其晚年作品的基調有所不同。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馬致遠。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授南京吏部郎中 其二。明代。莊昶。 一官老許向南京,遁卦同人萬古情。迂闊自知無一用,祗能開眼看升平。
讀何氏集三十韻。明代。胡應麟。 寥落黃初后,詞壇更幾人。齊梁紛藻繪,元宋轉荊榛。盛世占龍馬,明時起鳳麟。黃河懸日月,嵩岳降星辰。屈宋休前代,盧王祇后塵。才高梁苑客,賦擬洛川神。意氣橫今古,馳驅邁等倫。垂髫游上國,聳翮戾高旻。天詔頒黃屋,星槎下紫宸。通滇窮越巂,諭蜀近峨岷。吊古多停騎,違時蚤乞身。攜尊漳水夜,飛蓋鄴園春。歲序堪藜杖,鶯花暫釣緡。九重思麗藻,雙闕召詞臣。邂逅邊徐合,賡酬李薛頻。雞林傳制作,鳳沼降絲綸。帝命軒輶出,人看斧鉞巡。橫經非寂莫,執(zhí)憲豈沈淪。絳帳弦歌日,青衿問字晨。岳蓮垂二華,宮柳暗三秦。仙掌金莖舊,咸關紫氣真。夔龍方步武,鵩鳥遽酸辛。消渴相如伍,修文子夏鄰。調高原寡和,道喪孰知津。彩筆精靈遠,瑤編絕藝陳。千秋垂燦爛,一代仰嶙峋。鸞掖名長在,龍門跡未湮。凄涼玄閣草,重睹玉堂賓。貌識鄱陽烈,詩傳水部親。轉教山斗望,悵絕潁溪濱。
山林樂四首 其二。宋代。俞德鄰。 山林何所樂,佳興四時同。琴罷庭留月,酒殘松度風。鶴歸蒼漢外,猿叫碧蘿中。卻笑磻溪叟,區(qū)區(qū)理釣筒。
同徐茂吳游白岳信宿紫霄樓 其二。明代。佘翔。 北斗天高不可從,靈巖壁立翠重重。松間此日來雙鶴,云里何年駐六龍。短褐朝元隨羽節(jié),空山采秀躡仙蹤。日斜笑倚盧敖杖,谷口西風落暝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