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文物舊江山。水如天。莫憑闌。千古斜陽,無處問長安。更隔秦淮聞舊曲,秋已半,夜將闌。
爭教潘鬢不生斑?斂芳顏。抹幺弦。須記琵琶,子細說因緣。待得鸞膠腸已斷,重別日,是何年?
江神子·癸亥陳和叔會于賞心亭。宋代。張舜民。 七朝文物舊江山。水如天。莫憑闌。千古斜陽,無處問長安。更隔秦淮聞舊曲,秋已半,夜將闌。爭教潘鬢不生斑?斂芳顏。抹幺弦。須記琵琶,子細說因緣。待得鸞膠腸已斷,重別日,是何年?
登上賞心亭,看到江山依舊,而文物已非,想起七個朝代都在這里興國、繁榮和滅亡,憂心忡忡。盡管江水浩瀚、水天一色,卻不忍憑闌遠眺了。身在江南,心戀長安,坐罪遭貶,想要過問國事卻又不能。秦淮月亮格外明朗,照人無眠,聽到水上傳來音樂聲,更是感慨萬千。
這怎能不讓我中年鬢發(fā)斑白?臉上已失去笑容,回憶起當年琵琶彈奏著動聽的樂曲,似乎娓娓地訴說自己政治上的順利,那是何等地美好啊!期待有朝一日,朝廷重用,再回京師,使自己的仕途如斷弦重續(xù)。此地與友人別后,何時又能重別呢?
江神子:詞牌名,又名《江城子》《水晶簾》等。唐五代詞多為單調,自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平韻。至宋人始作雙調七十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陳和叔:名陳睦,嘉祐六年(1061年)進士,累遷史館修撰。賞心亭:在金陵(今南京)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為觀賞勝地。
七朝:六朝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此處說“七朝”系指包括南唐在內(nèi)的七個朝代。
舊曲:南朝后主陳叔寶所制《玉樹后庭花》,被視為亡國之音。
潘鬢:晉人潘岳富文才,美儀容,三十歲開始有白發(fā),后世即以“潘鬢”指中年鬢發(fā)斑白。
抹幺弦:抹,彈琵琶的一種手法。幺弦,指彈琵琶的第四弦。
子細:即仔細。因緣:佛家語,指產(chǎn)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及造成這種結果的條件。因此相契謂之有緣,相乖謂之無緣。
鸞膠:據(jù)《武帝外傳》:“西海獻鸞膠,武帝弦斷,以膠續(xù)之,弦兩頭遂相著,終日射不斷,武帝大悅,名續(xù)弦膠。”
參考資料:
1、唐圭璋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362頁
2、(宋)蘇軾等著.汪旭編著,豪放詞:萬卷出版公司,2014.08:第52頁
這首詞寫于元豐六年(1083年),歲次癸亥。舜民在靈武詩有“雪白骨似沙沙似”,坐罪謫監(jiān)郴州酒稅,詞為南貶途中經(jīng)金陵登賞心亭作。
參考資料:
1、唐圭璋、鐘振振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安徽文藝出版社,2006.10:第345頁
上片寫登臨懷古,憂心國事。“七朝”三句,寫作者登上賞心亭,看到江山依舊,而文物已非,想起七個朝代都在這里興國、繁榮和滅亡的歷史事實,又想到宋滅南唐完成統(tǒng)一,而北宋后期卻國勢漸衰,前車之鑒,意義尤深,故憂心忡忡。盡管江水浩瀚、水天一色,卻不忍憑闌遠眺了,懷古傷今的感情都凝聚在一個“莫”字上。“千古”二句,“斜陽”除寫景之外,又有抒寫興亡之感的象征意義。加上“千古”二字,自寓滄桑之感。以“長安”代指“汴京”。“無處問”表示自己身在江南,心戀京闕,坐罪遭貶,欲問國事而不能。“更隔秦淮”化用杜牧《泊秦淮》詩意,“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從寫情轉向寫景,以景寓情。與友人盤桓至深夜,秦淮月亮格外明朗,照人無眠,聽到水上傳來音樂聲,更是感慨萬千。開頭以“更”字領起,意為前句的斜陽,江山已足以使人傷懷,再加上月夜、舊曲,情何以堪。
下片回思往事,嗟嘆來日,國事難問,而自己命運多舛,仕途蹭蹬,雙鬢已白,臉上已失去笑容,回憶起當年琵琶彈奏著動聽的樂曲,似乎娓娓地訴說自己政治上的順利,那是何等地美好。而眼下自己處于貶途,又是何等可悲。至此,作者失望已極。但失望而不絕望,最后三句,表白自己期待有朝一日,朝廷重用再回京師,使自己的仕途如斷弦重續(xù)。當然這種希望是渺茫的,他心中明白,所以又復長嘆“重別日,是何年?”謂此地與友人別后,何時又能重別。有重別就得先有重逢,不說重逢,而直接說重別,意思更為深沉。
上片以景結句,下片以情結句,飽含懷古傷今之情,深寓人世滄桑之感。追溯往事,寄慨身世,內(nèi)容豐富,蘊藉深沉。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huán)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jiān)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
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huán)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jiān)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題西山庵。明代。藍仁。 空山寂寂守巖扃,獨鶴棲棲傍草亭。曉鏡又催霜雪白,秋衣不換芰荷青。仙人住處多栽藥,野老來時或負苓。同氣凋零衰朽在,百年光景似晨星。
枯魚過河泣。明代。于慎行。 福集豈無端,禍臻亮有由。枯魚過河泣,悔從鯨鱷游。揚鬐出溟海,振翼徙炎洲。翻濤作風雨,噴浪成山丘。旁顧無陵鯉,鳣鮪安足儔。一朝宕海澨,潮落委遐陬。紅肌試砧斧,白骨聚蚍蜉。橫海既成觀,盈尺亦滿舟。回首羨魴鱮,游戲清波流。慎旃遠游子,濡足何所求。
經(jīng)桃花夫人廟。唐代。施肩吾。 誰能枉駕入荒榛,隨例形相土木身。不及連山種桃樹,花開猶得識夫人。
送林丈內(nèi)艱南還二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 慘淡歸人意,春前問去舟。參商初兩地,膠漆已三秋。雨色低津樹,江光隱驛樓。庭花多所恨,不是錦衣游。
題扇二十四首。宋代。曹勛。 瀰瀰水檻俯橫橋,水面新荷影動搖。時向青空飛白鷺,不妨悲翠立蘭苕。
過嶺。清代。紀昀。 大雪幕荒榛,凍云壓高樹。沖寒上高嶺,岡巒莽回互。蒼然暝色合,四望疑無路。迂曲得人蹤,一線微通步。仰睇郁嶒崚,俯窺杳煙霧。隔澗見行人,蠕蠕似蟻附。高者木杪懸,卑者草際露。前者僂而援,后者聳而赴。石磴滑屢顛,林風吹欲仆。徒侶遞相呼,十步九回顧。慄然悸心魂,失足愁一誤。側聞定鼎初,狂童此負固。桓桓李文襄,轉戰(zhàn)實茲處。仰攻彼尚克,徐行今乃怖。人生才地懸,寧止恒沙數(shù)。丈夫志四方,感激酬知遇。仗鉞良未能,叱馭吾其庶。黽勉趣役夫,去去無多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