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文物舊江山。水如天。莫憑闌。千古斜陽,無處問長安。更隔秦淮聞舊曲,秋已半,夜將闌。
爭教潘鬢不生斑?斂芳顏。抹幺弦。須記琵琶,子細(xì)說因緣。待得鸞膠腸已斷,重別日,是何年?
江神子·癸亥陳和叔會于賞心亭。宋代。張舜民。 七朝文物舊江山。水如天。莫憑闌。千古斜陽,無處問長安。更隔秦淮聞舊曲,秋已半,夜將闌。爭教潘鬢不生斑?斂芳顏。抹幺弦。須記琵琶,子細(xì)說因緣。待得鸞膠腸已斷,重別日,是何年?
登上賞心亭,看到江山依舊,而文物已非,想起七個朝代都在這里興國、繁榮和滅亡,憂心忡忡。盡管江水浩瀚、水天一色,卻不忍憑闌遠(yuǎn)眺了。身在江南,心戀長安,坐罪遭貶,想要過問國事卻又不能。秦淮月亮格外明朗,照人無眠,聽到水上傳來音樂聲,更是感慨萬千。
這怎能不讓我中年鬢發(fā)斑白?臉上已失去笑容,回憶起當(dāng)年琵琶彈奏著動聽的樂曲,似乎娓娓地訴說自己政治上的順利,那是何等地美好啊!期待有朝一日,朝廷重用,再回京師,使自己的仕途如斷弦重續(xù)。此地與友人別后,何時(shí)又能重別呢?
江神子:詞牌名,又名《江城子》《水晶簾》等。唐五代詞多為單調(diào),自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平韻。至宋人始作雙調(diào)七十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陳和叔:名陳睦,嘉祐六年(1061年)進(jìn)士,累遷史館修撰。賞心亭:在金陵(今南京)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為觀賞勝地。
七朝:六朝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此處說“七朝”系指包括南唐在內(nèi)的七個朝代。
舊曲:南朝后主陳叔寶所制《玉樹后庭花》,被視為亡國之音。
潘鬢:晉人潘岳富文才,美儀容,三十歲開始有白發(fā),后世即以“潘鬢”指中年鬢發(fā)斑白。
抹幺弦:抹,彈琵琶的一種手法。幺弦,指彈琵琶的第四弦。
子細(xì):即仔細(xì)。因緣:佛家語,指產(chǎn)生結(jié)果的直接原因及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條件。因此相契謂之有緣,相乖謂之無緣。
鸞膠:據(jù)《武帝外傳》:“西海獻(xiàn)鸞膠,武帝弦斷,以膠續(xù)之,弦兩頭遂相著,終日射不斷,武帝大悅,名續(xù)弦膠。”
參考資料:
1、唐圭璋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362頁
2、(宋)蘇軾等著.汪旭編著,豪放詞:萬卷出版公司,2014.08:第52頁
這首詞寫于元豐六年(1083年),歲次癸亥。舜民在靈武詩有“雪白骨似沙沙似”,坐罪謫監(jiān)郴州酒稅,詞為南貶途中經(jīng)金陵登賞心亭作。
參考資料:
1、唐圭璋、鐘振振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安徽文藝出版社,2006.10:第345頁
上片寫登臨懷古,憂心國事。“七朝”三句,寫作者登上賞心亭,看到江山依舊,而文物已非,想起七個朝代都在這里興國、繁榮和滅亡的歷史事實(shí),又想到宋滅南唐完成統(tǒng)一,而北宋后期卻國勢漸衰,前車之鑒,意義尤深,故憂心忡忡。盡管江水浩瀚、水天一色,卻不忍憑闌遠(yuǎn)眺了,懷古傷今的感情都凝聚在一個“莫”字上。“千古”二句,“斜陽”除寫景之外,又有抒寫興亡之感的象征意義。加上“千古”二字,自寓滄桑之感。以“長安”代指“汴京”。“無處問”表示自己身在江南,心戀京闕,坐罪遭貶,欲問國事而不能。“更隔秦淮”化用杜牧《泊秦淮》詩意,“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從寫情轉(zhuǎn)向?qū)懢埃跃霸⑶椤Ec友人盤桓至深夜,秦淮月亮格外明朗,照人無眠,聽到水上傳來音樂聲,更是感慨萬千。開頭以“更”字領(lǐng)起,意為前句的斜陽,江山已足以使人傷懷,再加上月夜、舊曲,情何以堪。
下片回思往事,嗟嘆來日,國事難問,而自己命運(yùn)多舛,仕途蹭蹬,雙鬢已白,臉上已失去笑容,回憶起當(dāng)年琵琶彈奏著動聽的樂曲,似乎娓娓地訴說自己政治上的順利,那是何等地美好。而眼下自己處于貶途,又是何等可悲。至此,作者失望已極。但失望而不絕望,最后三句,表白自己期待有朝一日,朝廷重用再回京師,使自己的仕途如斷弦重續(xù)。當(dāng)然這種希望是渺茫的,他心中明白,所以又復(fù)長嘆“重別日,是何年?”謂此地與友人別后,何時(shí)又能重別。有重別就得先有重逢,不說重逢,而直接說重別,意思更為深沉。
上片以景結(jié)句,下片以情結(jié)句,飽含懷古傷今之情,深寓人世滄桑之感。追溯往事,寄慨身世,內(nèi)容豐富,蘊(yùn)藉深沉。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xué)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jìn)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huán)慶帥高遵裕辟掌機(jī)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jiān)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shí)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dá)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tuán)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
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xué)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jìn)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huán)慶帥高遵裕辟掌機(jī)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jiān)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shí)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dá)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tuán)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春。唐代。高蟾。 天柱幾條支白日,天門幾扇鎖明時(shí)。陽春發(fā)處無根蒂,憑仗東風(fēng)分外吹。明月斷魂清靄靄,平蕪歸思綠迢迢。人生莫遣頭如雪,縱得春風(fēng)亦不消。
字字披肝意倍親,開緘尚喜墨痕新。深規(guī)后輩謀偏遠(yuǎn),勉紹先型志好伸。
千古功名猶易得,一家孝友最難真。渭陽忽憶平津館,宅相還欣有替人。
奉家兄里門來書二首 其一。清代。金應(yīng)澍。 字字披肝意倍親,開緘尚喜墨痕新。深規(guī)后輩謀偏遠(yuǎn),勉紹先型志好伸。千古功名猶易得,一家孝友最難真。渭陽忽憶平津館,宅相還欣有替人。
木犀花 其二。宋代。方一夔。 招隱誰招到碧巖,自嫌黃綬映青衫。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來混圣凡。勝賞莫辭空百盞,麗酬不記達(dá)千函。竦身便脫塵埃去,徑上清虛謝轡銜。
讀元勇雪溪先生墓銘。宋代。趙孟堅(jiān)。 二祖霜臺有烈聲,傳家文憲見先生。剛而不折松筠壽,貧弗濫求冰玉清。陶令秫田詩料足,竇家桂子義方成。即茲更有高賢傳,豈羨區(qū)區(qū)世上名。
二十八日夷逆以火輪船窺探三港口。清代。姚燮。 敢肆鮮卑膽,來從內(nèi)地窺。斤將傷到鼻,燃已急當(dāng)眉。云壓三江動,烏啼萬井危。要津猶可據(jù),吾憶李鴉兒。
送林丈內(nèi)艱南還二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 慘淡歸人意,春前問去舟。參商初兩地,膠漆已三秋。雨色低津樹,江光隱驛樓。庭花多所恨,不是錦衣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