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岳王墓。明代。高啟。 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班師詔已來三殿,射虜書猶說兩宮。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棲霞嶺上今回首,不見諸陵白露中。
這首《吊岳王墓》作于何年已不可考,但可以說是詩人親臨棲霞嶺岳飛墓,有感而作。
首聯“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第一句是寫景,岳飛慘死于奸佞之手,墓邊的大樹為其所感,樹枝隨風搖曳,紛紛奮然指向南方。這是全詩中唯一寫到詩人所見的岳飛墓的,盡管只此一句,卻是極傳神之處。關于樹枝南指,讀者應以審美的目光借助想象去觀照這一非現實卻超越了現實的藝術境界。這一境界是感動人心的,它寄托了詩人強烈的愛憎之情。接下去“十年遺恨泣英雄”更是慷慨悲涼之筆。高啟于岳飛墓前,望著樹枝南指的大樹,想起了令人痛心的往事,于是無限悲憤,見于筆端。
第三、四句“班師詔已來三殿,射虜書猶說兩官”,從文字上看,意思是說朝廷已經岳飛下了班師的命令,而韓世忠仍然投書斥軍,表達其恢復之決心。詩人在這里是以前一句寫投降者的賣國茍安,后一句寫抗敵都始終以恢復為己任,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可以說這一聯是對南宋政治的高度概括。
第五、六句“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這里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正直敢諫的朱云,另一個是被誣滅族的英雄韓信。在這一聯中;詩人由岳飛被害想到朱云請上方寶劍鏟除佞臣,想到漢高祖忘恩負義誣陷謀殺忠臣?!懊繎洝眱勺郑砺读藢χ页急粴⒌臒o限遺恨以及對這一事件的關心和哀嘆,而“空嗟”兩字,則表達了對殺害岳飛的高宗的憤慨。這一聯詩人的想象縱橫馳騁,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這一歷史事件的悲哀和感傷。
末聯“棲霞嶺上今回首,不見諸陵白露中”。詩人在岳飛墓前回首北望,只有茫茫白露,不見遠方宋代諸帝王的陵墓。這兩句看上去極白,但卻寫得空靈婉曲,含而不露。既然“回首”又“不見諸陵”,那么要把不見之物——諸墓陵——寫出來的原因就是詩人于棲霞嶺上憑吊岳飛墓時,自然聯想到了它——諸陵——這里像征著宋代王朝。昔日的宋王朝一去不在,詩人到此只是哀悼那時慘死的英杰,而對那個朝代,那個朝代的君王則毫無懷念。這一聯是全詩的詩眼,更加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對于岳飛的懷念之情和對南宋王朝殺害岳飛的痛恨。詩人佇立于岳飛墓前,眼前是茫茫白露,這姜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強了此詩悲哀感傷的色彩。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伯友夜半酒醒戲舉一首。。劉崧。 對酒不能飲,高人方醉眠。衣裳侵石冷,冠幘掛云偏。地迥星聯戶,風澄露滿天。冥冥清夜過,驚起問初筵。
山間 其二。清代。沈光文。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禪。不遂清時適,聊耽野趣偏。遠鐘留夜月,寒雨靜江天。拯渙方乘木,才弘利涉川。
西樓怨為孔宗魯悼亡作。。樊阜。 鶯啼燕語春漫漫,落花飛絮吹作團。雨歇西樓晚晴薄,弦絲調短催長嘆。玉鏡臺前金剪閑,翠銷帳軟留余寒。半壁銀燈墮煤小,回文錦斷脂香干。魫窗月白光如洗,雙淚如鉛灑髹幾。梧桐音冷么鳳鳴,屏山暗結愁云紫。湘渚飛霜隕蘭茝,些斷巫陽招不起?,幊厍帏B幾時回,幽怨嗚嗚咽江水。
寄茅山道友三絕。宋代。周文璞。 伏事三茅過一生,癡心不望羽車迎。舊時手種黃龍子,今解升云入太清。
贈盧時賜從事。明代。孫緒。 白馬金羈氣浩然,客衣前日別幽燕。搖搖易水秋風外,窅窅瀛洲夕照邊。行人隨處問名姓,爭識盧家美少年。歸來下馬拜堂序,鄰翁趨走肩相駢。堂上尊翁湖海士,心在山林身在市。汪汪千頃學黃憲,散積千金羞范蠡。昔年坎坷居貧時,英風不為寒饑衰?;◤缴钌铋f不掃,手摩孤劍酬相知。魯朱郭解猶碌碌,肯逐里中游俠兒。晚歲優游單富厚,太虛浮云元未有。燕雀飛飛候簾幕,英賢日日同杯酒。中夜鄉閭來叩門,劇孟季心思尚友。蒺藜古道險且艱,獨與先公日往還。行輩都拋鐺杓外,情好渾如伯仲間。我公棄背三十載,遐想颙颙久未改。號呼昆季告同社,建祠羽禋設脯醢。晨鐘暮鼓年復年,音容蚤夜依稀在。時時對我談舊事,俛首歔欷淚成海。若翁我本兄弟流,南金瓊玖何時投。泉臺有目終不瞑,半生空自慚箕裘。今日冠裳明晝錦,使我一見開狂眸。數年負歉且自慰,固知善慶恒相儔。酌酒起舞叩玄化,清風習習天悠悠。人生有子在仕版,一身溫飽復何求。有官不必居鼎鼐,生兒何必封公侯。一經可教田可植,醉鄉何地非良謀。從此斑衣日取樂,人間萬變真浮漚。
述謝陳亮之邦伯時自廣平被召 其一。明代。顧璘。 銅章叨拜庶官中,先達從君見古風。鄉誼每勞開閣待,民情長許置郵通。才疏謬得淮陽召,身在應懷鮑叔功。已幸枳棲能脫跡,唯於離索嘆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