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人間誰是英雄?
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
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蟾宮曲·問人間誰是英雄。宋代。阿魯威。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阿魯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寫小令見長。這是一首詠史懷古之作。詩人以大開大合之筆,再現了三國人物的歷史風采,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業績,含蓄地表達了自己追慕古賢、大展經綸之宏愿。感情基調雄健、高昂,大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南鄉子·何處望神州》的遺風。
大概是受到曹操“煮酒論英雄”的啟發,元人常喜對歷史上的千古英雄人物作一番指點評論。作品起筆劈頭一問,大有俯仰今昔、睥睨千古之氣概。以問句領首,往往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并為全文的鋪開拓出地步。
作者首肯的“英雄人物”有三名:曹操、孫權、諸葛亮。
對曹操的概括是“有釃酒”二句,如注釋中所言是借用蘇東坡的成說,連“曹公”也是賦中所用的稱呼。應當說,東坡對曹操“固一世之雄也”的評語在當時是十分大膽的,其中正包含著折服于歷史時空的文人心態。曹操作為“奸雄”、“獨夫”已成定評,但對于東坡這樣的文人來說,一個人能在天地間獨立俯仰,且能創造或影響一段歷史,就在空間和時間上取得了“雄”的資格。這同今日的“自我實現”頗為相似。顯而易見,曲作者持取的也是這種觀念。然而也恰因如此,這一筆已為全曲帶上了雄豪的氣氛。
再看孫權。作者用“紫蓋黃旗”作為代指,這就頗像英文里出現“HisMajesty”那樣,表現出一種尊崇的意味。但孫權畢竟未在三國中稱霸,其子孫終究有“金陵王氣黯然收”的一天,所以作者對他有所保留。“多應借得,赤壁東風”,還算是頌揚了他在赤壁之戰的勝利,只是在“多應”二字中說他贏得比較僥幸。杜牧《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將二喬的保全歸功于赤壁東風的幫助,曲作者無疑是受了杜詩的影響。
三位“英雄”中曹操、孫權都是君主,諸葛亮是唯一的例外。但從“更驚起”的“更”字上我們可以發現,詩人是將他作為三雄之最來謳歌的。南陽臥龍的身手不凡,在群雄爭鼎的紛亂局面中“驚起”,且一驚起“便成名八陣圖中”。這一句源于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詩聯,指代的正是“功蓋三分國”的內容,故詩人于末三句即補明了“鼎足三分”的既成事實。一個“更”字,一個“便”字,將諸葛亮的應時而出、一鳴驚人,以及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雍容豪邁、游刃有余,都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古代作文有所謂“尊題”之法,即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物事跡同時表現,而于結論上有所抑揚。本曲雖未明指,卻在事實上實現了尊題的效果。全作氣勢雄豪,開闔如意,尤以頌尊諸葛亮為天下布衣草澤之士揚眉吐氣。這就如同司馬遷在《史記》中將項羽、陳勝與歷代帝王并肩一樣,體現了作者在歷史觀上的膽識。
阿魯威(生卒年不詳),蒙古族人。字叔重,號東泉。曾任南劍太守、經筵官、參知政事。能詩,尤善長作散曲,今有幾十支散曲傳世,散見于《陽春白雪》、《樂府群珠》等書。 ...
阿魯威。 阿魯威(生卒年不詳),蒙古族人。字叔重,號東泉。曾任南劍太守、經筵官、參知政事。能詩,尤善長作散曲,今有幾十支散曲傳世,散見于《陽春白雪》、《樂府群珠》等書。
上曹大夫。宋代。鄭俠。 客從南英到揭陽,十有五年困長道。囊資空竭奴仆愁,氣象塵埃顏貌老。天矜窮悴幸有緣,太守曹公看客好。孤舟薄艤即趨門,一笑相迎見懷抱。道途險易人佚勞,俄頃咨詢無不到。旌軒雍容屈臨顧,袖出緘封相燕勞。舍舟東溪宅西湖,西湖風光畫不如。是日佳筵在連理,賓從翕集何舒徐。大斗所酌真醍醐,珍肴畢果瓊瑤鋪。巨觴瀲滟巡數勸,惟恐不醉非賓娛。別有芙蕖對芳席,五干十花圖在壁。萬龍齊干玉森森,回看華軒籠翠碧。熙熙臺上柳青青,眾樂亭前松植植。爾乃盤桓四十日,尊罍時殿情無斁。不知海內為主人,幾人似公真好客。觀公政治誠有倫,合居廟廟居海濱。子厚在柳南蠻欣,文翁在蜀西鄙馴。天心帝意誠念遠,故為遠俗迂良臣。愿公不日居陶鈞,大開東閣羅冠紳,烹庖鼉龍脯麒麟。布被底下臥平津,天涯地角盡陽春。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四首 其二。宋代。晁補之。 李公素譽壓朝端,曾溯龍門鬣未乾。雖愧彭宣惟賜食,未慚貢禹亦彈冠。
南天門觀音寺遙望。。弘歷。 古剎禮大士,虛堂息勞身。旋起憑欄望,舊徑還如新。谷轉見行騎,山高截片云。是時秋始孟,綠樹猶繁紛。兩山辟仙境,一路無纖塵。裊裊旌旆影,隱現出嶙峋。逸興一以暢,轉益憂懷頻。念彼隨從者,跋涉良苦辛。
贈錢功甫二首 其二。明代。張元凱。 薄宦唯吾拙,諸生爾獨貧。他年文苑傳,今日士林人。蝕字真如蠹,牽衣故作鶉。未須嗟濩落,晚貴最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