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妝人更嬋娟,晚奩凈洗鉛華膩。泠泠月色,蕭蕭風度,嬌紅斂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記。嘆冰魂猶在,翠輿難駐,玉簪為誰輕墜。
別有凌空一葉,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淚濕,明珰恨遠,舊游夢里。羽扇生秋,瓊樓不夜,尚遺仙意。奈香云易散,綃衣半脫,露涼如水。
水龍吟·浮翠山房擬賦白蓮。宋代。唐玨。 淡妝人更嬋娟,晚奩凈洗鉛華膩。泠泠月色,蕭蕭風度,嬌紅斂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記。嘆冰魂猶在,翠輿難駐,玉簪為誰輕墜。別有凌空一葉,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淚濕,明珰恨遠,舊游夢里。羽扇生秋,瓊樓不夜,尚遺仙意。奈香云易散,綃衣半脫,露涼如水。
白蓮的純潔,如同美人在夜晚梳妝去粉一樣美麗。白蓮挺立在清涼的月光下,蕭蕭的風聲里,嬌紅都顧忌退避無蹤的環境中。過去宮中美麗的太液池空了,動人的霓裳羽衣舞沒有了,一切都不堪回首。雖然白蓮高清的精魂尚在,但翠綠的荷葉已經殘敗,白蓮花蕊也已墜落,水中一片凄涼蕭瑟。
白蓮凋謝后,尚有荷葉在清涼寒冷的夜里,遙遠地漂泊在千里之外的水中。蓮蓬萎落,采蓮少女恨亦遠,昔日的良辰美景都永遠逝去了,現在只能在夢中重溫。雖然盛時已經過去,秋日也已來臨,但瓊樓依舊不夜,廣寒泛夜仙意尚留。蓮花凋謝了,蓮香散失了,秋深露涼,寒氣逼人。
水龍吟:詞牌名,因李白詩“笛奏龍吟水”句,故名。又名《小樓連苑》《龍吟曲》等。雙調一百零二字,上下片皆仄韻。
嬋娟:美好的樣子。
奩(lián):古代盛梳妝用品的器具。
鉛華:婦女化妝用的鉛粉。
泠(líng)泠:清涼的樣子。
蕭蕭:風聲。
嬌紅斂避:紅花失色之意。
太液池:指唐代大明宮內的太液池,曾內植白蓮。
霓(ní)裳:即《霓裳羽衣舞》,簡稱《霓裳》。
輿(yú):本謂車廂,后代指車。
玉簪(zān):花名。開花約與白蓮同時,花大如拳,色潔白如玉,蕊長似玉簪,故名。
凌空一葉:指荷葉搖蕩空中。
珰(dāng):古代女子的耳飾。
瓊(qióng)樓:美玉砌成的高樓。
綃(xiāo):薄紗。
參考資料:
1、周篤文選注.宋百家詞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09月第1版:第310頁
2、李志宏編著.歷代詠荷詩詞選評:蘭州大學出版社,2010.11:第330頁
3、孫映達主編.中國歷代詠花詩詞鑒賞辭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874-876頁
南宋亡以后,西湖吟社在紹興有過五次吟詠活動,浮翠山房便是吟詠活動其中一處地點。詞人參加了此次吟詠活動,作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孫映達主編.中國歷代詠花詩詞鑒賞辭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874-876頁
《水龍吟·浮翠山房擬賦白蓮》全篇圍繞“白蓮”。詞人用筆把白蓮作為一個淡妝少女描繪,是詠蓮詞中的一篇佳作。
上片“淡妝人更嬋娟,晚奩凈洗鉛華賦”,從外部形象上寫白蓮本色。緊扣“白”字,花中有人,風姿綽約。“泠泠月色,蕭蕭風度,嬌紅斂避”,詞人對首二句的描繪而進一步加以渲染、烘托。“泠泠”“蕭蕭”描繪了白蓮的“淡妝”的同時也寫出白蓮的精神狀態。向以紅色嬌媚與洗凈鉛華膩粉的白蓮相比,卻要“斂避”,以此說白蓮之美,則不言而喻。至此為白蓮所繪之彩之形,已形神俱得。“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記”借典故來追述白蓮受寵的史跡。《天寶遺事》載,唐明皇與楊貴妃共賞太液池中白蓮,白居易《長恨歌》也有“太液芙蓉未央柳”的詩句。這些可惜已成歷史陳跡,貴妃醉中舞《霓裳羽衣》,唐玄宗龍顏大悅。曾經的華美盛景,如今卻一轉為“空”“倦”。以“不堪重記”收束繁華往昔,點明白蓮已凋、盛時已往的今朝。“嘆冰魂猶在,翠輿難駐,玉簪為誰輕墜”反承“不堪”句意而來,又開一個層次轉寫眼前白蓮的遭遇。“翠輿難駐”“玉簪輕墜”是指時序更換,指白蓮凋零,狼藉池塘,眾芳蕪穢。
下片“別有凌空一葉,泣清寒、素波千里”以蕭索景象為背景,寫白蓮凋落之后的景況。首先寫“凌空一葉”立于千里清寒素波之上,筆意較為奇特。寫蓮房垂露,在夢里懷戀著它那過去的紛華。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凌空一葉”“素波”讓讀者不禁想起當時漂泊海上的南宋流亡政權。“淚濕”“恨遠”形容白蓮的凄苦,同時也可看作是暗指南宋徹底滅亡一事。“羽扇生秋,瓊樓不夜,尚遺仙意”轉寫秋天月夜之下,殘荷雖殘,而“仙意”尚留。以“羽扇”句寫秋,以“瓊樓”句寫月。奈香云易散,綃衣半脫,露涼如水。總括白蓮凋殘,雖然冰魂猶在,無奈香消衣脫,冷露凌逼,語調悲涼至極。
這是一首“長調詞”,但構局開合多變,擒縱自如。起筆至“嬌紅斂避”,詞人以散駢結合的筆法,描繪白蓮形象;隨之三句忽然另辟天地。“冰魂”三句,轉筆收攬,而于下片換頭再次轉筆,作進一步推闡。用筆,曲折往復,卷舒之間,一無沾滯,顯示了長調“構局貴變”的特點。從詠物的角度看,詞人把“白蓮”寫得形神俱備,寫白蓮卻無二字,寄慨亡國,卻也幽極靜極,這是一首意境深遠的詠白蓮詞。
(1247—?)名或作鈺。宋會稽山陰人,字玉潛,號菊山。家貧力學,以授徒奉母。宋亡,元江南浮屠總攝楊璉真伽假朝命發趙宋諸陵,玨與林景熙等人潛拾遺骸,置所造石函中,葬于蘭亭山。邑人袁俊齋高其節,延至賓館,且為其聘室置田。 ...
唐玨。 (1247—?)名或作鈺。宋會稽山陰人,字玉潛,號菊山。家貧力學,以授徒奉母。宋亡,元江南浮屠總攝楊璉真伽假朝命發趙宋諸陵,玨與林景熙等人潛拾遺骸,置所造石函中,葬于蘭亭山。邑人袁俊齋高其節,延至賓館,且為其聘室置田。
一戰聊麾十萬師,西來捷報走黃旗。六騾壯騎終須去,九虎將軍亦謾為。
面內疲民元不改,從中勝算自無遺。臨軒想見天顏喜,百辟歡聲動玉墀。
淮西軍大破賊兵連六告捷喜成口號二首 其一。宋代。葉夢得。 一戰聊麾十萬師,西來捷報走黃旗。六騾壯騎終須去,九虎將軍亦謾為。面內疲民元不改,從中勝算自無遺。臨軒想見天顏喜,百辟歡聲動玉墀。
丙寅正月十日召諸王臣工集重華宮聯句。。弘歷。 韶年和樂會周親,麗藻同賡翰墨臣。宴借傳柑先令節,俗沿桃菜協良辰。矞云已報三階泰,淑序初呈九陌春。爆竹聲多催臘盡,梅花香發競時新。普天共仰升平慶,率土咸沾化育仁。擊壤堯衢民氣豫,紐芽禹甸物情訚。匪今稔歲祥為大,自古天倫樂是真。回憶文筵歌撒荔,久銘帝德粲雕珉。九重瑞靄舒佳景,六出瓊葩應大鈞。絲管清音天上至,瑯玕古色座中陳。曈昽旭日臨青瑣,繚繞祥煙護紫宸。一德景行先圣業,同堂嘉敘古風淳。欣開錦席酬三叔,尚記仙詩和四賓。鋪首宜春書吉字,地衣送暖襲華裀。屏開鸞影輝丹宇,砌轉鰲峰映碧峋。列坐承恩齊搦管,分行肅侍儼垂紳。光生幾研分題遍,響遏韶鈞得句頻。銀漢分支涵雨露,猊煙結篆引璘彬。禮陶樂淑私須克,孔思周情道在純。何必聯吟誇有過,也知群擢愿希荀。九華枝外依仙島,五色云中仰圣人。駘蕩風微騰紫蓋,慈寧福厚錫蒼旻。喜瞻隴麥千疇潤,恰數階蓂十葉勻。魚藻載歌恩似海,龍文健舉筆如神。拜飏頓覺詩懷暢,衎樂過于酒味醇。乳液廣沾仙掌露,雕盤屢給大官珍。寶幡巧剪懸雙勝,脆縷紛堆薦五辛。漸轉晴暉遲藹藹,微生陽氣始礥礥。已教彩燕翔珠箔,未許青牛迓綺闉。歌繼柏梁宗異并,人來枵詣燕游申。爻占云陸鴻儀漸,風詠周南麟趾振。湑露早叨陪上日,需云又慶值初旬。鏗訇仙籟聞鏘佩,優渥宮壺捧賜銀。祥啟重華光糺縵,班隨群列禮遵循。瑞云樂奏聲盈耳,堅齒香浮醴入唇。十八數符瀛苑侶,大千界樂化臺民。輯圭劍履通重譯,獻贐梯航到八閩。遍覆寰區唯豈弟,迪知宅俊在忱恂。芬馨饌玉頒緗核,皦繹摐金葉磬均。艷發唐花嗤羯鼓,風回文沼蹙魚鱗。丁冬蓮漏來西極,錯落珠燈綴大秦。近傍御床邀異數,重揚天藻續前因。探源遠溯龍門浪,覓韻艱披鳥道榛。殿是集賢傳雅事,職司簪筆步芳塵。詔寬禮數無拘束,喜溢天顏展笑嚬。嘉會恰逢幾暇頃,寵光兼被歲寒身。暖隨東陸符星指,霽豁西山帶雪皴。敢擬歡娛同宴鎬,為酬勤動想吹豳。庭羅寶樹霞千疊,詩擘瑤箋韻幾巡。計日夜珠剛就滿,笑看瑞葉尚馀津。
都益處歡宴贈同筵諸子丁卯。近現代。常燕生。 薄海驚濤播戰塵,并時洗刷待何人。只今岳岳朱樓宴,盡是堂堂赤縣身。他日乾坤系諸子,古來勛伐出天民。戎貪胡詐終歸敗,此事關頭要細論。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宋代。楊萬里。 暖轎行春底見春,遮欄春色不教親。急呼青繖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
綠珠詞。。江源。 主家富敵國,金谷年年春。樓臺艷羅綺,交疏鏤檀沉。黃金易歌笑,明珠買妾身。火浣裁舞衣,珊瑚如拆薪。一朝禍兇豎,無乃為妾嗔。捐驅尚可惜,未足酬主恩。昨日掌中珠,今日掌中珠,今日道上塵。女子猶乃爾,區區徒美新。
次韻龔諫議輔之同游靈巖寺。。劉摰。 琳宮仙老鬢雖霜,不厭山頭石徑長。杖履更為他日約,姓名聊記舊碑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