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霜月定相知,先識春風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還許冰壺薦。
生查子·重葉梅。宋代。辛棄疾。 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霜月定相知,先識春風面。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還許冰壺薦。
梅花啊,你在百花開放之前綻開,在寒冷中出現。春寒料峭中,朦朧的月亮總是先照亮梅花。
主人十分喜愛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頭,插進壺中,供人玩賞。
重葉梅(zhòng yè meí):梅花的一種。 宋代范成大《梅譜》:“重葉梅,花頭甚豐,葉重數層,盛開如小白蓮,梅中之奇品。”
頭上:先。
見(xiàn): “現”的古字,顯現,出現。
霜月:月色如秋霜。
相知:了解我。相,范圍副詞,在此為“我”之意。
春風面:春風中花容。
江妃:即梅妃,唐明皇開元中,“高力士使閩、粵,見江采萍少而麗,選歸,侍明皇,大見寵幸。性喜梅,所居悉植之。帝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這里以江妃代梅妃。
許:答應,應諾。
冰壺薦(jiàn):即薦給冰壺。冰壺,即玉壺,可用來盛冰或浸花,比喻潔白。薦:進,進獻 。
參考資料:
1、馬興榮,劉乃昌,劉繼才.全宋詞: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80-81頁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辛棄疾在青年時期滿懷報國雄心,然而南宋朝廷的所作所為,使他大失所望。辛棄疾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章,主力抗金,反而受到當權者的猜疑。辛棄疾看到了在寒風中盛開的重葉梅時,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董謙生,吳學先.歷代詠梅詩詞選: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年03月:第1版第109頁
這是一首詠重葉梅的詠物詞。
開頭二句寫重葉梅雪中獨放。化用“春腳移從何處來,未到百花先到梅。”和“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寫出重葉梅不怕風雪嚴冬,在百花開放之前開放,從容自如,從而突出重葉梅不怕雪虐風威的高尚品格。
三、四句寫梅花報春。在早春開放的重葉梅,與寒霜冷月相知與晁無咎說的“一萼故應先臘破,百花渾未覺春來。”意思相近,在“百花渾未覺看來”的時候“先識春風面”,具有先百花而報春的先覺者的獨特風神。南宋思想家、文學家陳亮說:“欲傳春信息,不怕雪里埋。”宋代政治家,文學家向子湮(yīn)在《虞美人·梅花盛開,走筆戲呈韓叔夏司諫》中也說:“滿城桃李不能春,獨向雪花深處、露花身。”寫的都是“雪里已知春信至”的品格,表現出重葉梅在百花開放之前的特性。
五六句寫重葉梅受到主人喜愛和主人對重葉梅的情深意重,而且主人對重葉梅的喜愛從沒動搖過。這兩句詞除了說明主人爰梅之外,也從側面襯托出重葉梅之美與可貴。
最后兩句詞緊承上句“情意深”,是對主人愛梅之情做具體的描述,寫主人把最好的重葉梅折下來,插在冰壺水中,供自己和友人玩賞。從主人再一次握重葉梅那一方面來說是花、人合一,可以說是“無花餓伯仲,得雪愈精神”。
重葉梅在百花開放之前開放,在寒風凜冽中獨自綻放,表現出重葉梅的不懼風雪;主人對重葉梅的情深意重,從把最好的重葉梅折下來供友人欣賞,更加表現出主人對重葉梅的喜愛。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閏月三日即事。宋代。釋居簡。 星歷新傳誤,無人重講明。日中陰似夜,春半冷如正。柳欲眠還醒,花猶染不成。燕歸多日了,猶自未聞鶯。
雙廟懷古。元代。王惲。 鐵輿動地來,獵火燼九縣。睢陽東南沖,江淮國所援。蔽遮不使前,恢復可立見。二公明此機,死守誓不變。雖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最難結眾心,存歿匪石轉。彼蒼畀全節,誰為落賊便。已矣君不忘,握爪掌為穿。竟能濟中興,淮海了清奠。至今忠烈氣,皎皎白日貫。賀蘭觀成敗,不飲浮屠箭。殺亡計多寡,此論誠可辨。我來拜遺像,凜對如生面。乞靈激懦衷,剸決剛同鍊。朔風吹樹聲,尚想登陴戰。暮倚暈月城,悲歌淚如霰。
夢錫遺蔗。宋代。孔平仲。 憶昔游五嶺,甘蔗彌野闊。一來瑯琊城,此味久所闕。商人自東南,駕海連天筏。所致雖不多,愛養尚如活。傍求未得之,分遺意特達。中凝甘露漿,外削紫玉屑。漸欣入佳境,仍喜對高節。應知方著書,持此解消渴。
寓滇陽寄京中友人。。郭登。 霜重梧桐葉漸飛,淺黃欺綠上荷衣。鱸肥江上秋將晚,酒熟山中客未歸。鄉夢夜長雞唱早,故人書遠雁來稀。黃花兩負東籬約,空對西風賦《式微》。
荷池小立。宋代。楊萬里。 點鐵成金未是靈,若教無鐵也難成。阿誰得似青荷葉,解化清泉作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