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蒼顏,正是維摩境界??辗秸?、散花何礙。朱唇箸點,更髻鬟生彩。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
好事心腸,著人情態。閑窗下、斂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為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
殢人嬌·或云贈朝云。宋代。蘇軾。 白發蒼顏,正是維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礙。朱唇箸點,更髻鬟生彩。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好事心腸,著人情態。閑窗下、斂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為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
年老容衰,恰好進入維摩清凈無欲無垢的狀態。天女在維摩室中散花,室小無任何妨礙。紅色口唇似用筷子點畫,改變年少時的發髻形態顯得更美。這些事,千輩子萬輩子的情愛仍在。
熱心事業及其胸懷,表現于情感和儀態上。在關閉的窗下,收攏頭發,凝聚眉頭。明天就是端午,將要編織蘭草來佩帶。探尋一首好詞,要書寫在裙帶上。
殢人嬌:詞牌名。
朝云:蘇軾侍妾,姓王,錢塘人,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所納,隨蘇軾南遷至惠州,紹圣三年(1096年)卒,年僅三十四歲。
維摩境界:佛家清凈無欲的境界。維摩,維摩詰的略稱,佛教菩薩名,對佛法義理修養很深。
箸(zhù)點:用筷子點上一個圓點。箸,筷子。
髻鬟(jì huán)生彩:形容頭發式樣美麗。
千生萬生:千輩子,萬輩子;永遠。
著人情態:能打動人的情態。
斂云凝黛:收攏云鬢,凝聚眉頭;形容嚴肅端莊的姿態。
端午:民間節日,在舊歷五月初五。
紉(rèn)蘭為佩:編織蘭草來佩帶。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為佩。”
參考資料:
1、洪柏昭選注,中國古代十大詞人作品選 上,花城出版社,2000.04,第318頁
2、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第1203-1206頁
宋哲宗紹圣二年(1095年)五月四日。是時,東坡在惠州貶所已是第二個年頭了,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詞表示崇敬,祝她健康。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第1203-1206頁
上片,詞人描寫了自己與朝云二人的自然體態與清凈的心境?!鞍装l蒼顏,正是維摩境界。”詞人貶到惠州,已年老容衰;然而他的心地進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維摩清凈無欲的境界。值得詞人晚年自我欣慰。而朝云呢“空方丈、散花何礙。”她隨詞人南遷,仍年青貌美,陪伴詞人度著貶謫生活。在“方丈”的小天地里學佛,且如同天女散花,與詞人一同切磋佛教教義,終有助于詞人成為維摩式的心地澄明的佛家人。此等描敘,不是詞人的創作虛構,而是他“清凈獨居一年有半”的真實寫照。朝云在他心中是位可愛的女性人物。所以朝云那“朱唇筋點,更髻鬟生彩”的美麗動人的形象仍在他筆下閃光。東坡表明他愛朝云勝于教徒愛教,夠虔誠的了,只好又拿出佛教的輪回思想,“千生萬生只在”,永遠海誓山盟,銘刻于心,付諸詩文。
下片,回憶美好往昔,祝愿朝云來日健康。“好事心腸,著人情態;閑窗下,斂云凝黛?!薄皯浲?,崢嶸歲月稠?!痹浀?,你那樂于助人,成全先生的事業,你那“一生辛勤,萬里隨從”的寬闊胸懷,就表現在你的高潔的情感與媚人的儀態上。曾記得,“閑窗下”,挑燈伴讀,學習佛經,又是那樣的“斂云凝黛”,嚴肅之至,好不歡快。很快,詞人從回憶的鏡頭中化出,回到面對面的梳妝臺前??础懊鞒宋纭?,萬人歡慶傳統佳節。在眾多的活動中,詞人認為最有意義的是學古人而“佩蘭”。屈原在《離騷》中就贊賞“紉秋蘭以為佩”的節日服飾。它既能健身芳心,又能給人以審美情趣,所以詞人囑咐朝云“待學紉為佩”,以此讓朝云表現出高潔的形象。朝云只覺東坡對自己太好了。不過許多的詩文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長久的心愿便是要求東坡“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作為終身的記念。
全詞寫詞人對朝云的深情,深化到如佛教徒對待釋迦牟尼那樣虔誠的程度。濤濤夜話道家常,情思綿綿無盡期,誠可謂“略去洞房之氣味,翻為道人之家風?!?/p>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暑雨夕霽。宋代。宋庠。 天角殘劃截幕暉,南樓風快暑煙微。月波半露金樞穴,云葉全收玉女衣。氣爽戍樓孤鵲云,霧沈荒苑數螢歸。涼軒更作東山詠,何處莊環有世機。
寄王繼學二十韻。元代。楊載。 圣主敷皇極,元臣建上臺。虛心求俊乂,削跡去奸回。拜命超凡品,知君秉大材。淳風隨日播,公道應時開。負鼎資烹飪,操刀貴剸裁。铦鋒行肯綮,異味合鹽梅。廟議常參決,朝班復共陪。艱難須佽助,豁達遠嫌猜。遺佚聞風起,英豪接踵來。經綸非董賈,辭藻亦鄒枚。在野思羅致,盈庭想轂推。既將龍作友,惡假鴆為媒。走也今留此,公乎可念哉。執竿猶海上,扶耒即巖隈。自守幽人意,寧虞俗子咍。舊游辭玉府,故事憶金臺。落魄江湖阻,蒼茫歲月催。丹心徒耿介,素發已毰毸。勿謂交如水,能忘恥及罍。飛黃當駕馭,猶足異駑駘。
曉登定軍山。。吳德功。 曉起登山隴,優游緩步行。日從峰隙漏,風自澗中生。嵐氣千層潤,巖泉一片清。縱觀滄海外,帆影眼前呈。
題善山院。宋代。許安仁。 瓦爐柏子裊殘煙,午夢醒時一暢然。不悟功名負終老,荒山饑走又三年。
次韻和韓子華內翰於李右丞家移紅薇子種學士。宋代。梅堯臣。 紅薇花樹小扶疏,春種秋芳賞愛余。丞相舊園移帶土,侍臣清署看臨除。薄膚癢不勝輕爪,嫩干生宜近禁廬。此地結根千萬歲,聯華榮莫比茅茹。
和彥猷在華亭賦十題依韻·吳王獵場。宋代。韓維。 吳王昔用武,所樂惟干戈。安知圣人間,祝網解其羅。朝行數田護,暮返論戰多。千載亦何有,柔桑陰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