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烏西匿,初看雁北翔。
好與報檀郎:春來宵漸短,莫思量。
南歌子·又是烏西匿。清代。王國維。 又是烏西匿,初看雁北翔。好與報檀郎:春來宵漸短,莫思量。
太陽落山,又是一天過去。今年第一次看到大雁北飛。
多么希望把這個消息告訴情郎。春天來了,夜晚開始漸漸變短。還是不要思念的好。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隋唐以來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義,大體屬于小曲。
烏西匿(nì):指太陽落山。烏這里是太陽的代稱。
雁北翔:大雁北飛,暗指春天到來。
好與:叮囑之辭。
宵漸短:仲春時節日夜均分,過此之后日漸長而夜漸短,故有此說。
思量:想念。
此詞作于1906年冬季,當時王國維在異地教書。他離家日久,思念家人,內心覺得家人也正在思念自己,于是王國維便模仿妻子的口吻寫下此詞。
參考資料:
1、陳永正.人間詞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25)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的二十三個字,卻十分細膩地刻畫出一個思婦內心復雜的情感。
首先,在“烏西匿”和“雁北翔”的自然景色之中,隱藏有一種對光陰流逝的憂愁恐懼。“烏西匿”是太陽落山,它點出白天已經過去,夜晚已經到來;“雁北翔”是大雁北飛,大雁北飛說明冬季已經過去,春天將會到來。
其次,這首詞以春天的到來為背景。可是現在雖然是春光明媚、春宵帳暖,但這個女子的愛人卻不在她身旁,則其孤獨寂寞可想而知。這又是思婦心中悲傷痛苦的另一個原因。
第三,古人認為大雁可以給遠方的人傳書,因此這“雁北翔”的興發感動之中也包含有傳書的聯想,所以才引出了下面一句“好與報檀郎”。思婦看到大自然中“烏西匿”和“雁北翔”的景象而引起了內心的興發感動,因而要大雁給她的心上人帶去兩句話:“春來宵漸短,莫思量。”
自己因相思而痛苦時想到對方也在為相思而痛苦,自己正在遭受想思的煎熬卻希望對方不要受到這種痛苦的煎熬,這是一種忘我的關懷與體貼。結尾這短短八個字,寫得深厚纏綿,把思婦心中那些不盡的情意和感情都包含在這里邊了。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河傳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清代。馮煦。 城闕。愁絕。落花時。野戍殘旂雨微。峽中一春無雁飛。相思。北來音信稀。十二青樓臨大道。春漸老。處處生芳草。杜鵑啼。人未歸。路迷。片帆吹又西。
孫希汲出示所和杜允迪二詩因次韻并寄允迪以。。郭印。 草木藏春柳報先,誰將蒼馭快如鞭。夜中一雨知無價,陌上三農慶有年。玉糝寒林梅委地,浪翻平野麥連天。陰陽燮理非吾事,新歲調和豈偶然。
田家謠。宋代。釋文珦。 東坡粟已黃,西疇稻堪獲。農家慶豐年,茅茨舉杯酌。復喜官家用賢相,奮發天威去元惡。詔收寬徭榜村路,悍吏不來雞犬樂。兒音牧牛舍牛擺,翁媼賽神聽神語。飲則兮福鄉土,五日一風十日雨,萬歲千秋戴明主。
云棲竹樹甚茂幽蘭滿山。。玄燁。 山徑紆徐合,溪聲到處聞。竹深陰戛日,木古勢干云。倚檻聽啼鳥,攀崖采異芬。韶華春已半,萬物各欣欣。
踏莎行 曉陰。近現代。章士釗。 天意微秋,庭陰乍曉。桂林風氣行人早。未須騎馬聽朝雞,叩門卻有吟朋到。幾樹紅英,一窗翠筱。詩心漫逐游絲繞。除愁除夢不求醒,叫醒稍恨鶯兒噪。
持二十五輪頂彌陀蹈蓮葉贊。宋代。釋慧開。 機輪才轉,作者猶迷。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