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
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適來往南浦,欲問西江船。
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
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凄。
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
不如輕薄兒,旦暮長相隨。
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
江夏行。唐代。李白。 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適來往南浦,欲問西江船。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凄。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不如輕薄兒,旦暮長相隨。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
回憶起以前未嫁之時,尚是一個嬌小之女,雖有思春之情,芳心亦可自持。
想早日嫁個乘龍快婿,免得常在空閨相思。
誰知今日卻嫁給了個商人,卻令人好不愁苦。
自從結婚為夫妻以來,他何曾一日在家呆過?
去年他下揚州時我在黃鶴樓前為他送行。
眼看帆已去遠,我的心也隨江流逐他而去。
只說去一年就回來,可是,過了三年他還沒有回來。
使得我想得愁腸欲斷,怨恨夫君之情如悠悠的江水。
與他一起出發的東鄰西舍,人家北去南來不到一個月都回來了。
也不知道夫婿的影蹤如今在何方?給他寫封書信也沒處投遞。
于是前來南浦,想打聽一下是否有西江來的商船。
正好見一個賣酒的少婦,年方二八,紅妝靚然,與夫一同當壚賣酒。
同樣是為人之妻,唯有我影只人單,獨然一身,好不凄然。
我如今對鏡垂淚,逢人欲泣,好不后悔。
還不如當初就嫁給一個輕薄少年,也能與他早晚相隨。
我悔作商人之婦,大好青春卻長期過著別離的生活。
如今正好是同歡樂的大好時光,夫君一去,我的青春容華誰得知?
⑴江夏行:李白自創樂府新辭。《樂府詩集》卷九十列于《新樂府辭》。江夏,郡名,唐屬江南西道,開元間為鄂州,州治江夏縣,即今湖北武昌。
⑵春心:思春之心。自持:能夠自我控制。
⑶揚州:唐屬淮南道,為大都督府,商業繁榮,萬商云集,為東方大都會。即今江蘇揚州。
⑷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故址在武漢長江南岸的蛇山黃鶴磯上。
⑸行李:行人隨行之衣物,此代指行人。
⑹音書:即書信。
⑺南浦:地名。在江夏縣南三里。《楚辭·離騷》:“送美人兮南浦。”
⑻西江:江夏以西的長江。
⑼當壚女:賣酒女。
⑽一種:一樣,同樣。
⑾輕薄兒:輕薄少年。即游手好閑的浮浪子弟。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10-312
此詩作于唐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游江夏(今湖北武漢武昌)時。據郁賢皓主編《李白大辭典》所附“李白年表”,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作《江夏行》。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10-312
《江夏行》與《長干行》寫的是同類題材,同樣采用女子口吻的代言體形式,兩個女主人公的遭遇則有同異。江夏女子的丈夫也在外經商,她的凄苦較多,而幸福的回憶卻較少。
江夏女子與丈夫的結合,感情基礎較之長干女夫婦似乎薄弱得多。這位江夏女子自幼多愁善感,向往愛情幾乎是她惟一的精神生活。她的幻想是“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不免把愛情問題看得太簡單,她還不知道“負心漢”的含義,就委身商賈。殊不如商賈的生活方式特點之一是流動性大,根本不可能“白頭不相離”的。
她所委身的這男子,似乎較其他商賈更為重利輕別:“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他的去處是揚州,乃是大都會,溫柔富貴之鄉。同去的人都還知道有個家,唯獨他不回來。于是江夏女子痛苦得發瘋,心理上發生了變態。她妒嫉一切少婦:她痛悔昨日的輕信:
由此看來,李白筆下的婦女題材絕非千篇一律,婦女問題在大詩人筆下得到了多角度的反映。《江夏行》與《長干行》彼此是不能替代的。此詩較前詩比興為少,賦法為主,又運用了五、七言相間的形式,音節上更見靈活多致。不過,大約是即興創作,較少文字推敲,此詩比《長干行》出語稍易,腔調稍滑,不免在藝術上略遜一籌。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紹熙四年加上壽圣皇太后尊號八首。兩漢。佚名。 寶冊既奉,祗誦迺言。仁深慶衍,益承益尊。和聲協氣,棄溢乾坤。閏受伊嘏,圣子神孫。
平時兄弟間十三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宋代。張栻。 子行日以遠,我思日以長。政或少閒暇,書來不可忘。
偕容瞻公同年北上漫興。明代。陳慧嶪。 雀舫翩翩發大江,江干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意氣如虹鼎并扛。萬里浪頭鰲駕六,五云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
和陳今山見訪韻。。李能哲。 故人似春色,新歲到山家。一笑坐拈酒,滿園行看花。別來多舊好,老去更天涯。且喜詩情健,同吟對落霞。
題梅寄友人。明代。楊士奇。 冰霜同是歲寒心,回首江南間闊深。尚有風流何遜在,水邊籬落待重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