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隨群暫遣愁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清平樂·夏日游湖。宋代。朱淑真。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癡不怕人猜,隨群暫遣愁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夏日的西湖,蒼青翠綠的湖光山色,煙縈霧繞撩惹人駐足。與戀人攜手漫步在荷花盛開的湖畔小路,一瞬間灑下一陣黃梅細雨。
嬌癡的情懷不怕人度猜,我和衣睡倒在他的胸懷。最是分手的時候,依依不舍流連徘徊,歸來陷人愁苦的深淵,懶得走近那梳妝臺。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惱煙撩露:惱人的煙霧,撩撥人的水露。歐陽修《少年游》:“惱煙撩霧,拚醉倚西風。”
須臾:片刻。
藕花:荷花。
一霎:一會兒。
猜:指責、議論。
分攜:分手。
妝臺:梳妝臺。
睡倒人懷:即擁抱伏枕于戀人肩上。
參考資料:
1、劉敬圻,諸葛憶兵著.宋代女詞人詞傳 李清照、朱淑真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57頁
2、天人主編.唐宋詞名篇鑒賞 第3冊: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05:第343頁
3、鄭在瀛 張聲啟主編.《中國歷代愛情詩萃》: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377頁
朱淑真生活南宋程朱理學開始流行的社會,作者主動“休夫”,休夫回到娘家后。在娘家住了一段時間后,朱淑真再一次邂逅了少女時代的情人,并勇敢地與他重續前緣。她瞞著父母與情人有過幾次來往,每一次都有詩詞記載他們相處的過程,《清平樂·夏日游湖》就是其中一首。
參考資料:
1、樂琴書著.人間錦書,雁字無回 中國歷代女才子的紅塵絕唱: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08:第126頁
這首詞是一篇敘事言情之作。是在記敘一次與戀人攜手游湖的真實經歷,同時刻畫了一個感情生活異常愉快的少女形象。
詞的一開頭道出了游湖的時間,是夏日的清晨,如煙一般朦朧的霧氣和晶瑩剔透的露球將消未消之時,作者用了一個“惱”字,一個“撩”字,便為“留我須臾住”找到了理由,呆了一會兒,才攜手走上滿開荷花的湖堤。一霎時工夫黃梅細雨下起來了。這種情景在江南的五六月間黃梅成熟季節是常見的景象,這時游湖。煙雨茫茫,格外增添一份朦朧的情趣。
詞的下片是寫躲避細雨和作者當時的心態。“嬌癡不怕人猜”轉得好,朱淑真自是朱淑真。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和衣睡倒人懷”六字,原作“隨群暫遣愁懷”,是根據四印齋本校改的,因為上片有“留我須爽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上句又有“嬌癡不怕人猜”故改作“和衣睡倒人懷’’才相應,如果是“隨群暫遣愁懷”便不好解釋了。在黃梅雨降下之時,他們或許是躲避在樹蔭下,她的嬌憨之態不怕別人猜度,干脆不解衣服睡倒在他的懷抱里。最令人難忘的是分手時的情景,待她回到自己家里之后,不想急忙去靠近梳妝臺看自己的模樣。真是千情百態,描繪盡致,沈際飛《批點草堂詩余四集》續集卷上選收此詞時,將其與《地驅樂歌》相比較,那是一首刻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民歌:“枕郎左臂,隨郎轉側,摩捋郎須,看郎顏色。”這是一位較為成熟的女性形象,不比此詞所寫兩小無猜更有趣味。
通過對此詞的欣賞,似乎更加理解作者婚后之孤獨生活帶給她的苦悶,對她來說是怎樣的一種折磨,難怪她“獨對孤燈恨氣高”(《悶懷》)。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和亶甫夜字。宋代。彭汝礪。 雪輕不自持,風急更相借。仙人集蓬島,鴻鵠云中下。飛騰障空虛,細碎穿隙罅。光明入幽室,晃耀不知夜。苦寒為公飲,酒盡解貂貰。盤蔬起鄉思,披綿問鵝鲊。浮生夙何緣,今昔同官舍。才調稍迫促,每羨公優暇。草玄入幽微,曾不解嘲罵。文衡委輕重,事亦宗伯亞。我愚實未稱,得友還自詫。兩驂萬里心,雙璧連城價。塵土難淹留,云霄看高跨。
新昌縣曉行。明代。鄭善夫。 暝發新昌縣,晨臨赤土隈。秋花隨地有,渚雁與云來。雜樹炊煙出,前涇山照回。忽聞歌伐木,行路興悠哉。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四首 其二。宋代。晁補之。 李公素譽壓朝端,曾溯龍門鬣未乾。雖愧彭宣惟賜食,未慚貢禹亦彈冠。
題湖上廢寺二首 其一。明代。唐順之。 禪宮舊枕清湖曲,與客尋幽試共登。獨樹春深初著蕊,空山行遍不逢僧。臺荒曾與施烏食,城化徒聞駐鹿乘。惟有松房明月影,夫年長似為然燈。
洪鐘歌。宋代。釋印肅。 昭文昭文施一鐘,懸空隨叩警盲聾。圓音不斷周沙界,純體金剛空不空。雖含響,擊即通,十方諸佛應聲中。天龍八部生忻悅,外道魔軍失卻蹤。此圓器,大神功,上祝皇王壽不窮。日月長輝邦國靜,臣忠子孝續堯風。昏者醒,愚者聰,民歌鼓腹意和濃。地水火風和一性,剎塵無間體含融。包聲印頑空,鳥樹巖巒風月同。秦時何必驅山鐸,大振金鈴總脫空。時節至,自相逢,肯信無心達本宗。和同一族輸金玉,回向南泉鑄此種。黃昏裹,五更中,下下無空徹底通。近祖遠宗迷識解,聞歸凈土禮金容。涅槃侶,契心同,個個全音贊此功。顯理揚真無二聽,含靈蠢動一時通。受者法,施者空,且無地獄與洋銅。孝子順孫光遠慶,昭文千古振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