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隔花深舊夢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浣溪沙·門隔花深舊夢游。宋代。吳文英。 門隔花深舊夢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那道門隔著深深的花叢,我的夢魂總是在舊夢中尋游,夕陽默默無語地漸漸西下。歸來的燕子仿佛帶著憂愁,一股幽香浮動,她那纖纖玉指扯起了小小的簾鉤。
墜落的柳絮靜靜無聲,春天的淚滴在飄零,浮云投下了暗影,明月含著羞容,東風降臨此夜,竟覺得比秋天還冷!
①玉纖:纖細潔白之手。
本詞為感夢之作。全詞描述夢境尋游情侶及離別之痛。“門隔”三句寫夢游深閨情景。“舊夢”二字暗示詞人夢游情侶居處已非一次,故言“舊”,正見其對情侶魂牽夢繞之眷懷深摯。“夕陽”句以燕歸于夕陽黃昏之際,舊巢難覓,渲染一層暗淡氣氛。“玉纖”句寫詞人來到情侶閨閣,她伸手為自己掀開帷簾相迎。下片寫夢中離別。“落絮”句寫詞人與情侶離別時,正是暮春柳絮愁寂無聲,冷雨淋漓如墮淚,既寫離別時凄冷氛圍,又象征了情侶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之狀。“行云”之云影暗淡,遮住明月而月光朦朧,仿佛明月含羞。結句實為“情余言外,含蓄不盡”(《白雨齋詞話》),顯然,春冷于秋是藝術的錯覺,在此展示的卻是詞人的一片真情。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運司園亭十詠 其六 翠錦亭。宋代。章楶。 楩楠百尺馀,排列拱檐際。畏日自成陰,隆冬寧滅翠。虛曠得寂理,懶僻恣濃睡。誰知官府中,獲此沖漠味。
雨后漫興。清代。曉青。 云山一段畫,秋雨來奪之。模糊米家村,墨汁方淋漓。老顛瞥然見,狂叫嘆絕奇。使我有意為,必不得如斯。躍然攫之入懷袖,黃金白璧不肯售。造化小兒真幻師,換人雙眼當晴晝。
題桃源手卷。宋代。陸文圭。 種柳栽桃總是春,興亡千古一沾巾。只評隱者非仙者,莫悟秦人即亞人。年號記曾題甲子,兒孫肯使識君臣。南陽高士空遐想,不向柴桑去問津。
山游懷古。唐代。陳元光。 迅烈驅黎瘴,委蛇陡翠微。漢宮塵漠漠,隨社黍離離。圣遠津稀問,蟾升樹亦輝。晨昏童冠浴,夜靜士民嬉。邊檄興師旅,秋深近阻饑。仲由剛協力,曾點志同時。倚曲酬歌去,宣尼正哂而。
次劉正之芙蓉韻三首 其三。宋代。朱熹。 微吟澤畔幾扶筇,自笑摧頹一禿翁。羞見芙蓉好顏色,且憑詩律傲西風。
江上晚興有懷金海住先生。清代。吳詢。 落日秋江清,潮寒散空碧。江水去悠悠,此夕孤舟客。遙遙湖上山,粼粼沙中石。余霞斂復晴,昏煙淡將夕。天末懷夫君,相思千里隔。秋雁啼涼風,凄凄葦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