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高遠望,見家鄉、只在白云深處。鎮日思歸歸未得,孤負殷勤杜宇。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灑瀟瀟雨。長江萬里,難將此恨流去。
遙想江口依然,鳥啼花謝,今日誰為主。燕子歸來,雕梁何處,底事呢喃語。最苦金沙,十萬戶盡,作血流漂杵。橫空劍氣,要當一洗殘虜。
念奴嬌·避地溢江書于新亭。明代。王瀾。 憑高遠望,見家鄉、只在白云深處。鎮日思歸歸未得,孤負殷勤杜宇。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灑瀟瀟雨。長江萬里,難將此恨流去。遙想江口依然,鳥啼花謝,今日誰為主。燕子歸來,雕梁何處,底事呢喃語。最苦金沙,十萬戶盡,作血流漂杵。橫空劍氣,要當一洗殘虜。
這是一篇懷鄉之作。
上片直抒鄉愁。作者家鄉被金兵大肆屠殺,掠奪一空,自己逃難在外,想起家鄉便痛心疾首,黯然神傷。起首以“憑高遠望”發端,看到的只是白云茫茫,一片縹緲,對家鄉刻苦的思念使他日夜思歸,但家鄉已為敵人所占,有家難回,白白辜負了子規殷勤地勸告“不如歸去”。當他正在新亭為思鄉而凄然流淚時,亭外雨聲瀟瀟,更添悲涼。他把目光轉向眼前之景:國破家亡,其恨無窮。這滾滾東流的江水,也難流盡家國之恨,語極沉重,情極悲痛,活繪出一個失去家國的流亡者悲愴的形象。
下片以“遙想”二字發端,寫自己的思緒又回到了家鄉。那里江口依舊,該是到了鳥啼花謝的時候吧?可現在卻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怎不令人傷感!“燕子”三句,他想象不懂人間之事而照常回家的燕子,找不到舊巢后,十分疑惑呢喃而語。作者選取典型事物,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蘄州被敵人破壞的情景。語雖平淡卻感人至深。“最苦”三句,作者壓抑不住痛失家國的憤怒,直接寫出蘄州城破的慘狀。富庶的蘄州,十萬戶之多的人口都被殺盡,生靈涂炭,血流成河,這里雖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但也是寫實,揭露和控訴了金兵慘無人道的罪行。正因為如此,作者由對家鄉刻骨的思念,再到對敵的憤怒,最后上升為報仇雪恨的決心和壯志。結尾二句“橫空劍氣,要當一洗殘虜”,是力量、是誓言,也是必勝的信念,二句振起全詞,壯志凌云,鏗鏘有力,是被踐踏被蹂者奮起反抗而發出的最強音和最高音。
王瑯,一作瑯,字澹子。番禺人。約為明崇禎間諸生。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徵召不赴。后禮函是于雷峰,法名今葉,號開五居士。著有《蛙雨樓稿》、《野樗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一有傳。 ...
王瀾。 王瑯,一作瑯,字澹子。番禺人。約為明崇禎間諸生。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徵召不赴。后禮函是于雷峰,法名今葉,號開五居士。著有《蛙雨樓稿》、《野樗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一有傳。
八月湖浸天,揚帆入秋色。岷峨雪氣來,寒漲瀟湘碧。
子真冥鴻志,不逐籠下翼。九女疊云屏,於焉恣棲息。
新詩山水思,靜入陶謝格。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煙客。
送鄭子寬棄官東游便歸女幾。唐代。李群玉。 八月湖浸天,揚帆入秋色。岷峨雪氣來,寒漲瀟湘碧。子真冥鴻志,不逐籠下翼。九女疊云屏,於焉恣棲息。新詩山水思,靜入陶謝格。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煙客。相逢十年舊,嚬笑等歡慽.一飯玉露蔬,中腸展堆積。停食不盡意,傾意悵可惜。云水一分飛,離憂洞庭側。回車三鄉路,仙菊正堪摘。寄謝杜蘭香,何年別張碩。
讀渡江諸將傳。宋代。王邁。 讀到諸賢傳,令人淚灑衣。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勇似韓彭有,心如廉藺希。中原豈天下,尺土不能歸。
恭和御制耕織圖詩 其一。清代。允祥。 歷歷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云青甸里,春雨綠疇邊。圣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干}意,總向畫圖傳。
秋日二首 其一。宋代。孫覿。 豆熟連村雨葉黃,粳肥蘸水露華香。涼蟬已抱寒莖槁,凍蝶猶穿晚菊忙。
次韻何茂恭重陽前二日見過。宋代。喻良能。 西風籬落興悠然,秋影橫江雁帖天。短發未成吹帽飲,高吟先贈把茱篇。黃花一笑小重九,青眼相看又四年。欲試煙波釣竿手,南湖同上月明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