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
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當時,小橋沖雨,幽恨兩人知。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輕絲。宋代。周邦彥。 朝云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當時,小橋沖雨,幽恨兩人知。
一個狹窄的小樓上,漠漠朝云,輕輕細雨,雖然是春天,但春意并不濃。他們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相會。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連燕子都因為拖著一身濕毛,飛得十分吃力。兩人在如此凄風冷雨的艱難情況下相會,又因為某種緣故不得不分離。小樓連接著閣樓,那是兩人約會的處所。但是兩人都是冒著春雨,踏著滿街泥濘相別離的,他們抱恨而別。門外的花柳如泣如啼,雙飛的燕子艱難的飛行。
現(xiàn)在風和日麗,金屋藏嬌;桃花在春風中明艷美麗,搖曳多姿,他們現(xiàn)在在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樣經(jīng)歷凄風苦雨。回憶起來,那時的小橋沖雨,反倒有別一番滋味。眼前這無憂的無慮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當時那種緊張、凄苦、抱恨而別、彼此相思的情景來的意味深長。
①漠漠:迷蒙廣遠的樣子。輕絲:細雨。
②柳泣花啼:細雨綿綿不斷,雨水流下柳花,猶如哭泣落淚。
③九街泥重:街巷泥濘不堪。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師街巷。
④燕飛遲: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濕了,飛行艱難。
⑤金屋:華麗的屋子
⑥沖雨:冒雨。
⑦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參考資料:
1、劉揚忠.《周邦彥詞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112-114頁
2、傅璇琮、李克.《婉約詞 豪放詞》: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剑瘓F)股份有限公司,2009:第144-145頁
此詞作于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周邦彥流寓荊州時。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周邦彥被調(diào)出京城,貶為廬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然后流寓荊州約三年。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春天,又被任命為溧水(今屬江蘇)知縣。這幾年是周邦彥思想與創(chuàng)作的重要轉(zhuǎn)折期。
北宋初期的詞是《花間》與《尊前》的繼續(xù)。《花間》、《尊前》式的小令,至晏幾道已臻絕詣。柳永、張先在傳統(tǒng)的小令之外,又創(chuàng)造了許多長詞慢調(diào)。柳永新歌,風靡海內(nèi),連名滿天下的蘇軾也甚是羨慕“柳七郎風味”(《與鮮于子駿書》)。但其美中不足之處,乃未能輸景于情,情景交融,使得萬象皆活,致使其所選情景均并列單頁畫幅。究其緣故,蓋因情景二者之間無“事”可以聯(lián)系。這是柳詞創(chuàng)作的一大缺陷。周邦彥“集大成”,其關(guān)鍵處就在于,能在抒情寫景之際,滲入一個第三因素,即述事。因此,周詞創(chuàng)作便補救了柳詞之不足。讀這首小令,必須首先明確這一點。
這首令詞寫兩個故事,中間只用“而今麗日明金屋”一句話中“而今”二字聯(lián)系起來,使前后兩個故事─亦即兩種境界形成鮮明對照,進而重溫第一個故事,產(chǎn)生無窮韻味。
上片所寫乍看好像是記眼前之事,實則完全是追憶過去,追憶以前的戀愛故事。“朝云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是當時的活動環(huán)境:在一個逼仄的小樓上,漠漠朝云,輕輕細雨,雖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濃艷,他們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相會。“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三句說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連燕子都因為拖著一身濕毛,飛得十分吃力。這是門外所見景色。“泣”與“啼”,使客觀物景染上主觀情感色彩,“遲”,也是一種主觀設(shè)想。門外
所見這般景色,對門內(nèi)主人公之會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此時,故事尚未說完。故事的要點還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說出來,那就是:兩人在如此難堪的情況下會晤,又因為某種緣故,不得不分離。“小樓沖雨,幽恨兩人知。”“小樓”應(yīng)接“樓閣”,那是兩人會晤的處所,“雨”照應(yīng)上片的“泣”、“啼”、“重”、“遲”,點明當時,兩人就是沖著春雨,踏著滿街泥濘相別離的,而且點明,因為懷恨而別,在他們眼中,門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雙飛的燕子也才那么艱難地飛行。這是第一個故事。
下片由“而今”二字轉(zhuǎn)說當前,這是第二個故事,說他們現(xiàn)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嬌。但這個故事只用十個字來記述:“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這十個字,既正面說眼前的故事,謂風和日麗,桃花明艷,他們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時,這十個字,又兼作比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聯(lián)想以前,并進行一番比較。“不似當時”,這是比較的結(jié)果,指出眼前無憂無慮在一起反倒不如當時那種緊張、凄苦、懷恨而別、彼此相思的情景來得意味深長。
弄清楚前后兩個故事的關(guān)系,了解其曲折的過程,對于詞作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體感受。這首詞用筆很經(jīng)濟,但所造景象卻耐人深思。仿佛山水畫中的人物:一頂箬笠底下兩撇胡子,就算一個漁翁;在藝術(shù)的想象力上未受訓練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這是周邦彥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成功之處。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游焦山后江行三十里收瓜州口月夜過金山作。清代。瑞元。 船從京口渡,水向海門流。島嶼一篝火,芙蓉三面樓。潮隨明月上,山入大江浮。回首髫齡事,金焦同日游。
二月三日點燈會客。宋代。蘇軾。 江上東風浪接天,苦寒無賴破春妍。試開云夢羔兒酒,快瀉錢塘藥玉船。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年。冷煙濕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古有採鞠茱萸篇而無一語及淵明長房舊事鞠茱。宋代。楊冠卿。 落英拾秋鞠,委佩紉芳蘭。以其清且芬,可服仍可餐。吳茱味苦辛,奚亦登君盤。囊紗縈臂玉,恍記汝南山。黃鵠招不來,仙子何時還。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游靈巖寺。宋代。張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
送別阿嫂(1) 其二。。費墨娟。 送客逢春可自由,心隨湖水共悠悠。可能相別還相憶,一夕橫塘似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