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向尊前、閑暇里,斂著眉兒長嘆。惹起舊愁無限。
盈盈淚眼。漫向我耳邊,作萬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難見。待信真個,恁別無縈絆。不免收心,共伊長遠。
秋夜月·當初聚散。宋代。柳永。 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向尊前、閑暇里,斂著眉兒長嘆。惹起舊愁無限。盈盈淚眼。漫向我耳邊,作萬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難見。待信真個,恁別無縈絆。不免收心,共伊長遠。
當時離開的時候,就說了,沒有機會再和你見面。最近呢,沒有想到我們卻再次相遇。閑暇的時候,喝著酒,你皺著眉頭嘆氣。又想起舊時的無限憂愁。
你眼睛里閃著淚光,在我耳邊說著你的萬種怨恨。但是我也許多的無可奈何,不可能這樣永遠陪你。等我沒有什么牽絆的時候,我就會和你永遠在一起。
秋夜月:詞牌名。仄韻。因尹鶚詞起句有“三秋佳節”及“夜深,窗透數條斜月”句,取以為名。以尹鶚體為正體。別格83字,見柳永詞。
聚散:離開。
再逢:再次相遇。
嘆:嘆氣。
淚眼:閃著淚的眼。
奈:無可奈何。
伊:你。
51歲時,柳永終于及第,去過福建,留有《煮海歌》,對當時煮鹽為生的民眾給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兩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載入了《海內名宦錄》中,足可見其在經綸事物上的天賦。可惜由于性格原因,他屢遭排貶,因此進入四處漂泊的“浮生”,養成了一種對蕭索景物,秋傷風景的偏好。
風流才子柳永仕途失意后,終日冶游,過著偎紅倚翠的放浪生活,這首俚詞可為代表作。年輕時在汴京的一次宴會上,他與一個已經分手的歌妓不期而遇,重逢交談終于達成諒解。這是一段悲歡離合的事,雖然只是宴會上這一場面,卻將詞人和她的恩恩怨怨寫得細膩逼真。上闋先寫彼此散后,突然相遇的神態。他認為沒有緣由再與她合好,又見她席上強裝笑顏,不時皺眉長嘆,那楚楚動人的神態勾起他對舊日恩愛的縷縷情思。只見她雙眼淚盈,不顧約束,對著他的耳邊傾吐著種種隱藏在內心的肺腑之言。而且她對他情感卻始終專一。他表示要她“待信真個”,即割斷了一切羈絆,他才“收心”,“共伊長遠”對前番誤會表示諒解后長遠相愛。
柳永的俚詞特色多方言口語,既通俗又妥貼而曲盡其意,這是他在接觸市民口語中獲得的。也因為他對市民觀察入微,摹寫入物的情態、語氣及心理變化,才下筆如此傳神。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春日山居即事五首 其三。明代。王廷陳。 筑室清溪曲,為園古道傍。苔痕侵戶牖,云色上衣裳。牧笛依青草,漁舟隱綠楊。偶然幽興愜,搔首放歌長。
秋后夜起述懷。明代。林景清。 暗數流光似擲梭,平生事業愧蹉跎。不堪臥病經旬久,添得新愁萬種多。籬菊幽香才破萼,井梧涼葉乍辭柯。扶筇試向窗前看,強學吟翁一醉歌。
題謝孝子。清代。趙良栻。 娛親仍著老萊衣,慈竹平安愿已違。北斗香焚虔午夜,西山景迫戀春暉。誠通神鬼幽蘭潔,夢入池塘寸草腓。十有八年如一日,抱鐺孺慕等依依。
浣溪沙。兩漢。佚名。 酒拍胭脂顆顆新。丹砂然火棄精神。暑天秋杪錦生春。香味已驚櫻實淡,絳皮還笑荔枝皴。美人偏喜破朱唇。
贈項子全。明代。朱同。 過門未識子全面,久矣逢人說項斯。宦志已灰更變后,宗枝還念未分時。曾楊近古無神術,盧扁于今有國醫。尚擬好風吹杖履,夜深雨足剪園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