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寺。唐代。賈島。 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疏木一作:疏水)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
高聳的群峰寒氣逼人,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頂。
疏疏的樹木漏下幾點星光,月亮迎著行云匆匆前行。
高山絕頂來人稀少,蒼松在林中猶如鶴立雞群。
一位年過八十的老僧,從未聽說過世間所發生的事情。
眾岫:群山。岫:峰巒。
精廬:這里指佛寺。
流星透疏木:寫出了從疏落的樹枝空隙之間,看見夜空的流星劃過的景象。
走月逆行云:寫出了月亮之側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與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畫面。
賈島的《宿山寺》載于《全唐詩》卷五百七十三。全篇一山,一寺,一星,一水,一月,一云,一松,一鶴,一僧,來此一宿,不禁煩襟滌盡,皈依之念頓生。眾岫之寒,流星之爍,林木之疏,走月之逆,片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鶴之不群,老僧之混沌,契合一體,詩人的筆意,地僻境清,遠離俗世,胸襟高潔,超群之致,隨手拈來,流露于字里行間,實在令人嘆而觀止。
起筆從視覺形象寫起:群峰高聳,山,無需多著墨,用一“寒”,其色自青,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而“聳”字極神,山高,峰極為挺拔。詩人投宿的寺院就坐落在群峰環繞的一座山峰的絕頂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畫的技法,勾畫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點。
頷聯始見奇筆,“流星透疏水”,星本不動,影落水中,水流而反似繁星流動,流淌中,繁星隨水而逝,非是夜空中閃亮劃過夜空之流星,空明澄凈,引人入勝。最奇者,詩人竟把水分為疏和密,疏而能透,繁星倒影水中,厚密則顯濁混,難以透瑩光也。詩人之所以稱為詩人,其感覺必異于常人的。月本不移,而片云飄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且為兩物相逆而行,詩人短短五字,盡也。觀察之細致,構想之奇瑰,非一顆敏感之心性不能為之,令人拍案叫絕。這兩句的妙處渲染出空山幽寂清玲的氣氛,有力地襯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五、六句從自然景觀轉人人事議論。“絕頂人來少”,是說山寺因在絕頂而人跡罕至,揭示了山寺的遠離市塵?!案咚生Q不群”,寫獨鶴單棲高松之上。鶴為仙禽,青霄遺舉,不于雞鴛為伍,本即離塵脫俗,益以古剎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顯其了無俗氣,卓爾不群。松鶴在古典詩文中,常作為高潔與長壽的象征,現在看到松鶴,自然使人想到植松養鶴之人。這就為下面寫寺中高僧作了鋪墊。
尾聯兩句,寫寺中只有一位八十歲高僧,雖然久經春秋,卻雙足未曾落于塵世,一直與世無爭。讀到這里,回頭再看“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二句,正是展現了具有象征意味的這位僧人的生活環境。推之全詩,可以看出,有此眾岫環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絕頂孤峙之寺,有此絕頂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臨其境,投宿其寺,親見其僧者,唯有詩人一人而已。如是,詩人的襟懷意趣不言可知。這正是作者立意的高明之處。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
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望湖亭候風戲用蘇長公語作起句題壁 其一。明代。李之世。 望湖亭下水連天,人家多住平湖邊。揚州估客浮大舶,來往江湖無歲年。
洛西樓懷岑給事葉侍御。。歐大任。 回磴層云睥睨愁,為君孤眺獨夷猶。關門西引三峰色,河水東懸萬里流。卷幔綠吹榆柳細,開尊紅映杏花稠。春深遠作他鄉客,滿目風塵易倦游。
李廷臣通判蔡州。宋代。梅堯臣。 來路青青草,隨君去未休。亦將離思遠,還共翠心抽。細藉車輪穩,薰牽野蔓柔。王孫歸不久,冉冉莫經秋。
哭中齊兄三首。宋代。汪炎昶。 我方纏世故,而已返于真。亦豈異流俗,自難逢若人。病多獨嗜學,客至不知貧。毫發獨無媿,情鐘骨肉親。
白云歌 其三。明代。王夫之。 白云飛也自尋常,不道青山不久長??幢M云飛天闕迥,清空一碧映瀟湘。
江上四哀詩 其四 葉山人元階。清代。姚燮。 葉君乎仲蘭,果以憂郁死。平生千載期,一朝成逝水。自與弱冠交,百間不踰始。直恐寢食離,若將性命委。每約潛深山,十年讀經史。動因多事故,飄泊異行軌。邇聞君病劇,吾已客千里。誰知慰問書,竟作墓前誄。意外得兇訃,有淚不能弭。黯絕一寸心,若墮九淵底。慘爾兄弟殂,煢煢各無子。大祧懸千鈞,危哉一發恃。可憐伯道賢,遽等若敖鬼。身后馀遺文,茫茫付誰氏?遙知湖上樓,敗葉飄故紙。咄嗟眼中人,存者尚有幾。降殃必及善,天道或未爾。豈我葉仲蘭,竟以憂郁死。